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声音 > 正文
王秋梅在全省妇联系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施妇女维权“三制”暨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
www.fjsen.com 2012-06-08 09:03   来源:福建妇女网    我来说两句

2、典型引路,维权“三制”成为服务妇女的有益载体。各级妇联因地制宜,通过实施维权“三制”,引导基层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畅通妇女群众的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弘扬互助精神,增强基层妇女对妇联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实施妇女议事制度,激发妇女民主参与热情。各地依托妇女之家,成立妇女议事会。议事会成员不仅有社区(村)班子女性成员,还吸纳一批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女党员、女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女医务工作者、女教师、外来女员工、巾帼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热心妇女事务的女性。议事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及时反映、协调解决社区、村工作中的难题、居民诉求,耐心细致地疏导、化解、调处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纠纷。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和创新试点城市,晋江妇女议事制度项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去年11月,专门发文在全市推行“妇女议事制度”。明天上午要去现场观摩的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社区,去年底试点妇女议事制以来,议事6场,办理实事11件,收到意见建议15条。其中在2011年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中,议事会成员挨家挨户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发放股份改制相关资料,带头签订户代表协议书,推动了户代表会议的成功召开,顺利完成社区股份制改革。福州市晋安区前屿村通过妇女议事会,收到了“妇女议事,说话管用”的效果。实施妇女信访代理/协理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各地妇联充分发挥群团优势,积极参与构建大调解格局。省妇联自去年起,在全省妇联系统上下联动开展“主席下基层大接访”、“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群英等全体领导深入到各设区市乡村、社区,接待妇女来访、咨询,与妇女群众面对面,办实事、解难题。2011年全省妇联系统共受理信访7685件,信访总量逐年下降,并推动解决了铁路“五七”家属工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莆田市妇联积极探索实施妇女信访代理/协理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起以妇联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互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衔接机制,近年来累计调解、代理案件1976件。寿宁县纪委信访室、效能投诉中心、纠风室、审理室及与信访有关科室的女干部组成女子信访队, 2011年7月以来开展接访、下访、回访共50多次,受理各类举报投诉205件,被亲切地称为“百姓信访的贴心人”。实施妇女互助制度,亲情关爱妇女儿童。晋江市西滨镇跃进村,创新妇女互助模式,坚持调查摸底、责任落实、载体搭建“三个到位”、开展生产发展、生活健康、邻里关照“三项活动”、创新网络管理、奖励激励、考核评比“三种模式”,深化妇女互助制度的开展。连城县北团镇溪尾村妇代会成立“照料储蓄社”,全村500多户全部得到“照料社”的帮助,其中33户五保户、孤寡老人为固定帮扶对象。福州鼓楼后县社区建立“爱心银行”居民可捐20元,或者参加义务巡逻、照顾孤寡老人、调解纠纷,每参加一次活动奖励一颗“爱心”,并作为等值20元的“储蓄”,当“储户”遇到困难时,可获得“爱心银行”的帮扶。漳州漳浦县长桥镇东升村成立妇女互助组和五个妇女互助小组,互助组成员轮流在妇女之家值班,负责接访、调处矛盾纠纷,平时妇女互助小组做到学习上互学互勉、生产上互帮互助、生活上扶贫济困、精神上互爱互慰,把妇女之家打造成妇女的幸福家园。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到我省进行维权工作专题调研时,充分肯定“妇女议事制、妇女信访代理/协理制、妇女互助制是妇联基层组织服务妇女群众的有益载体”。

3、创新运作,项目带动成为妇联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2011年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热点、难点问题,省妇联、省妇儿工委联合在我省沿海、山区12个县(市、区)妇联和单位试点开展妇女议事制、妇女信访代理/协理制、妇女互助制、建设留守流动妇女儿童之家、参与大调解、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婚姻家庭指导等七类维权服务项目。省妇儿工委下拨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各项目县配套50余万元。省妇联与各项目县签订了协议书,明确项目目标、内容、步骤和要求,并加强督导,提升工作实效。各项目单位因地制宜,建立机构,健全机制,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创新运作。如龙岩市新罗区建立区、乡镇(街道)二级妇女婚姻家庭信访代理、协理机构,实行分级代理工作制度,对妇女婚姻家庭矛盾进行劝导、调解、协调;大田、安溪县广泛开展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宣传教育;沙县、松溪、古田和龙文区妇联实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之家项目;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实施婚姻家庭指导项目,开展“幸福婚姻讲坛”系列活动,取得实效。实践表明,项目运作,有效拓展了妇联工作领域,增强了妇联组织的活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实施妇联维权“三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各地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实施“三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思路还不够开拓,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品牌;“三制”有待进一步互相融合、形成长效机制,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深入推进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