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儿童节刮“怀旧风” 成年人网上晒童年照片(图)
www.fjsen.com 2011-05-29 17:29  刘锴、茆琛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5月27日,家长和孩子们在一起做亲子操。当日,安徽省军区机关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充满温情的亲子运动会,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做亲子操、进行互动游戏,共同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新华社记者 李健(资料图片)

新华网重庆5月29日专电(记者刘锴、茆琛)又一个儿童节临近,孩子们还在教室里认真准备文艺演出时,成年人已在互联网上疯狂地“晒童年照片”。沙包、毽子、橡皮筋;白衬衫、蓝裤子、红领巾……一些深深烙印在70后心中的名词,在各大网站论坛、购物网站被一遍遍提及。孩子们似乎被成年人抢去了风头,儿童节,究竟谁是主角?

个人记忆,成长的见证

近日,开心网等互联网站发起了“传小时候照片、忆欢乐童年”的主题活动,仅开心网就有超过60万用户参与活动集体缅怀童年,上传照片超过30万张。一些明星也通过微博发布童年照片,共享童趣。

记者注意到,童年照片,只是见证成长、滋生怀旧情绪的诸多物品之一。不少有商业头脑的年轻人,已经将怀旧情绪物化为一件件商品。

李歆1980年出生,现在北京经营一家个性小店,店面不超过20平方米,几乎没有装修,显眼处放着一台无法使用的14寸黑白电视机,主要出售回力鞋、海魂衫、搪瓷缸、铁皮玩具等一些明显具有上世纪80年代印记的物品。

他介绍,尽管这些物品价格比当年翻了数番,销路依然不错,每天营业额平均在2000至3000元之间,顾客主要是学生和白领,大多数也是“80后”。问及这些物品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李歆回答:“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过去美好的时光,一看到它们,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故事,自然倍感亲切。”

85年出生的钟诚热衷这些物品,喜欢穿回力鞋、文化衫和紧身裤,是不少人眼中的“潮男”和“文艺小青年”。他坦言,这些“旧货”实际代表一种生活态度,简单、实用、不花哨,但创意无限,具有永恒价值。“我从小就穿着白色的回力鞋踢球,脏了就用白粉笔涂一下。可以说,它陪着我长大,与我一同成长。”

城市记忆,发展的符号

伴随一代代人成长,人们生活的城市同时也在发展。成长有记忆,城市的发展同样也有记忆。不少人看过电影《疯狂的石头》,对片中跨越嘉陵江的索道印象深刻。今年3月1日,因与两座新建大桥规划相冲突,索道正式停运,不少人纷纷赶去乘坐最后一趟,既为与它告别,也为见证自己与城市的共同成长。

重庆嘉陵江索道建于1982年,连接渝中区和江北城,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是我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也是重庆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符号之一,2010年1月列入重庆市级文物名单。

市民李志明现年55岁,住在渝中区,在江北工作。他告诉记者:“我一直乘坐索道上下班,29年了,没想到它比我先退休……现在每天只能去挤公交车。”

25岁的孙力对嘉陵江索道感情颇深,他说:“小时候每次去奶奶家,都会坐索道去,我最喜欢在椅子后的箱子上玩耍;长大后我和初恋女友第一次约会后,也是坐索道回家……这条索道承载了我太多回忆,可以说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重庆的成长。”

除嘉陵江索道外,重庆市民今年5月8日还告别一位老朋友运营超过30年的沙坪坝火车站。

沙坪坝火车站建于1979年,曾是重庆直达北京、郑州、武昌等地火车的始发站,日发送旅客最多超过一万人,年发送旅客120万人,后因龙头寺火车站建成,分流大部分业务,2010年客运量仅25万人,只留下重庆至四川南充、重庆至云南昭通和一些职工通勤车,均为“绿皮车”。今年,成都铁路局决定封闭施工,改造沙坪坝火车站,今后主要经停成渝高铁列车。

市民张女士家住渝北区,特意提前买了重庆至北碚的车票,4.5元,只为与沙坪坝火车站告别,感受最后一趟“绿皮车”。她说:“我打车去车站花了几十块钱,不为别的,只为寻找当年回家的感觉。我当年在北京上大学,就是从沙坪坝坐车。每次放假回重庆,一看到沙坪坝车站,我就特别激动,因为到家了。”

集体怀旧,精神的寄托

从个人到城市,从《老男孩》、回力鞋到嘉陵江索道、沙坪坝火车站,这些事物除具有特定时代价值外,更多价值在于它们承载了一代人、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见证个人成长,见证城市变迁。近年来,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成年人的怀旧情绪日渐浓郁。旧城改造后,有的成年人甚至会怀念几十年如一日摆在家门前的小吃摊,也会怀念某个街口的绿色邮筒,甚至母亲曾经用过的“百雀羚”。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杨东说,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童年很多带来欢乐的美好事物印象深刻。在成年之后,工作、生活的压力,对现状的不满情绪日渐将这种美好的感觉驱散。“"怀旧"不仅是想念过去的事物,更是在找寻曾经那些美好的感觉。”杨东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