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强巴卓嘎:门孜康的第一代女藏医
www.fjsen.com 2012-02-29 08:18   来源: 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我们是藏医院培养的第一批女藏医,但是,在我们进去的时候,藏医院已经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女藏医,可能也是当时仅有的一两个女藏医。她叫央嘎,是藏医院妇儿科主任。央嘎老师擅长开眼、妇科等专科。开眼就是治疗白内障,央嘎老师的开眼手术做得非常好。我们都很尊敬她。尤其是女生,心里都会暗暗地把她当做榜样。

医学伦理是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最后一年的课程中,开设有专门讲医风医德的课,《四部医典》第二部31 段,就是讲医德的,我至今印象深刻得很。在我以后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我始终恪守着这些原则:看病要认真仔细;对病人不分贵贱、亲疏、贫富,一视同仁,热情相待;遇到病人经济困难,付不起医药费,要设法减免医药费。

1970 年,我被分配到当雄县龙仁乡插队落户。我们属于下乡知青,跟牧民一起干活,靠挣工分生活。在这儿,我和我的同班同学贡嘎恋爱结婚了。一年后,公社建起了乡医院,名字叫做医院,其实就是一个卫生所,条件很简陋。我们被选送到乡医院里面当上了赤脚医生。我们学的是藏医,但是乡医院里没有藏药,只有西药。好在我学过一点汉文,可以看那些药品上的中文说明,大致了解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这样,我们就用号脉、看尿等藏医的方法给病人诊病,然后给他们或开西药、或打针。在乡医院当了两年的赤脚医生后,国家落实政策,我和贡嘎都被调到了当雄县人民医院。“文革”结束后,原来的拉萨市藏医院改为了自治区藏医院,筹备成立住院部,藏医人手不够。最后,经过政府出面协调,解决了编制问题,我和贡嘎一起调回了拉萨,回到了我们的母校藏医院。

刚回藏医院时,我被安排在寄药组,因为我会汉文。寄药组的正式名称叫信诊邮药室,主要是针对国内外的一些患者开设,患者来信讲明病情,由经验丰富的老藏医,包括当时的副院长等专家根据病情开处方,然后把药邮寄出去。这些信件来往很多是汉文,所以,需要既会汉文也懂藏医的人来处理。我在寄药处工作了两年。强巴院长说,这样不行,你应该到藏西科去。1987 年我被派到北京人民医院进修了六个月。回到拉萨后,我又在这边的人民医院学习进修了两年多,学习西医的急救治疗、操作技术。慢慢地,我的主攻目标也逐渐清晰起来,藏西医结合,主攻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难题。

在西藏,过去老百姓认为偏瘫、脑出血这类疾病是由天上走动的“神影”辐射造成的。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藏医有什么优势?我努力寻找并试图破解其中的奥秘。藏医强调人体的整体调理,藏药所使用的很多药物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污染少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植物,对脑血栓、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们对脑出血的治疗,逐渐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现在,我们用藏、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治愈率能达到85% 左右。我们这儿有很多锦旗,都是病人治好后送来的。

从2002 年起,我在自治区藏医院担任硕士生导师,现在已经带了五个毕业生,其中有四个是女生。我们这一代是在背诵《四部医典》的过程中学习藏医,现在年轻的一代,理论基础好,会藏文,会汉文,还会英文,对藏、中、西医都有了解,等他们有了足够的临床经验,肯定会有所作为,超过我们。

我是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上藏医这条道路的。现在来看,我仍然觉得当年学藏医这个选择很好。当医生有技术、有专长,治病救人,对社会有用;治好了病人自己也有成就感。而且,当医生是一个可以一生从事的职业。以前我们是60 岁一到就退休,后来,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意见,认为有经验的藏医不应该到了年龄全都退下来。现在,我每天都看门诊,我们那一届的同学在藏医院工作的还有6个,3个男的3个女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