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妇幼健康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www.fjsen.com 2018-12-04 10:14:38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40年,女性保健从“谈癌色变”到“防患未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贾莹莹

2017年,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迎新春联谊会上,结识了62岁的宫颈癌患者于文芝,当天她与来自妇科肿瘤病房的十几位姐妹一起载歌载舞。

事实上,在演出前的一周,于文芝因宫颈癌二次入院,但是病情再次恶化没有让她对追求美好生活失去信心。一年后的今天,于文芝早已出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成立了玫瑰姐姐旗袍小镇联盟,带着和她一样的姐妹们,穿着旗袍,展示着她们独特的“夕阳之美”。

从“谈癌色变”,到主动配合治疗,坦然和淡定的接受癌症,再到如今用积极心态与癌症做抗争,于文芝健康观念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女性对癌症的认知和对疾病态度的巨大转变。

从妇科肿瘤病人“四分五裂”地被分配到不同科室做治疗,到成立专门的肿瘤病房“因人施策”,到妇科肿瘤得到社会关注并由政府出资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再到宫颈癌疫苗上市。女性健康,尤其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防控防治,成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2008年,全国首家妇科肿瘤病房成立

对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肿瘤病房主任李秀琴来说,2008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当年院里成立了全国首家集放化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妇科肿瘤病房。“由于以前没有专业的妇科肿瘤病房,妇科肿瘤患者被分配到不同科室,导致很多患者没有固定医生持续跟进。肿瘤病房成立后,专业得到划分,治疗更加精细,患者治疗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病房成立之初,我们只有30张床,但是目前130张床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李秀琴告诉记者,目前病房的床位利用率可达到110%。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和“乳腺癌”对于女性健康一直都是最大的威胁,但是这两个女性健康“杀手”完全可以通过早筛查、早诊断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

女性“两癌”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我国上海等一线城市就已经开始对大型纺织厂的女工用“巴氏染色”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宫颈癌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实现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2009年,卫生部、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让“两癌”筛查真正走到了乡村,走到贫困妇女身边,为她们的健康又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线”。

2011年,辽宁省首次将免费为31万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和保健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辽宁省的“两癌”筛查实现了全省农村妇女全覆盖,女性健康保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记者从辽宁省妇联了解到,2009年以来辽宁省妇联和省卫计委联合组织2829261名妇女参加“两癌”免费检查,累计发放6745万元“两癌”救助资金,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7045人。

事实上,中国女性不仅在肿瘤治愈数量和救助数量上有大幅度提升,肿瘤患者对于治疗的预期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纯延长生命,到现在追求生活质量;从乳腺癌的“全乳切除”,到“保乳手术”,再到“乳房重建”;从宫颈癌的“突如其来”,到“提前预防”,这一切都让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得到极大保障。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也会给中国女性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李秀琴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女性提供“两癌”筛查,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女性保健意识没有提升,而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防癌、抗癌理念及时传递给女性,提高她们关注健康的意识。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签约家庭医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对于李女士这代人来说,赶上了开放改革的时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未来才有了另一种可能……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