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致敬乡村女教师
——写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www.fjsen.com 2014-09-10 11:28:13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黄明芳在解答学生们的问题。

“只要我在,山里孩子就不会失学”

■ 本报记者 许真学 文/图 通讯员 蔡昌怀

山上的风呼呼地吹动路边的茅草。远远望去,白鹤林小学孤零零地蜗在山顶。

9月7日,记者驱车80余公里来到重庆长寿区万顺镇白鹤林村。这里跨两省三界,北面是四川邻水,南面是重庆长寿区和渝北区交界。白鹤林小学是目前长寿区唯一一所免费的民办小学。

在这个只有200余名学生的小学校里,由于山高路远,12名教职工全部住校,还有50余名学生也在住校,放学后的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从1998年起,16个春秋,这里送走了800多名小学毕业生,如今很多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

白鹤林小学校长黄明芳今年51岁,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在16岁那年做了一个我一生都不后悔的决定,那就是当教师。”黄明芳回忆, 1980年,16岁的她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没能圆大学梦,在朋友的帮助下,黄明芳在万顺镇院子小学成了一名代课老师。

到了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开始施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黄明芳一口气读完了全文,兴冲冲地拉着丈夫跑到自家的承包地里,“这里将崛起一座学校,承载我梦想的校园。”黄明芳东借西凑、托人贷款、冒着被婆家休妻的危险,拆掉了自家的砖房,用于解决校舍建设中材料不足的困境。

“反了!反了!”婆婆晕倒在现场。下定决心的黄明芳并未因此终止办学的念头,为了加快建设进度,未等过渡房搭好,黄明芳就开始拆房,她和丈夫则“委屈”地住进了千疮百孔的工棚。经过近半年的建设,1998年,耗资20多万元的白鹤林小学建成了。

白鹤林小学后来成了白鹤林地区方圆七八公里内唯一的小学校,承载起万顺镇院子、白合、四重等村300多适龄儿童的求学梦,就连四川邻水、重庆渝北区的孩子都慕名而来。“最多的时候,学校有500余名学生。”黄明芳说。

白鹤林小学全部的建筑就是一栋3层的教学楼,教学、办公、宿舍、食堂等多重功能包含在内。

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后,学校的所有收入来源只有国家补助的每生每期250元,学校运行经费出现严重短缺。 尽管如此,黄明芳仍然没有放弃。

请不到人,她让大学毕业的儿子、儿媳回校当老师;缺少经费,她拼命压缩开支,自己的工资停发,儿子每月只发七八百元的零花钱。如今学校有7个班,12名教职员工,其中黄明芳的家人就占了5个。“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把他们‘拉’进来。”黄明芳感叹道。

黄明芳的儿子雷欢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做建材生意,每月有上万元的收入。自从学校出现困境后,母亲不止一次找过他回家帮忙, “开始,我挺不理解她。”雷欢说,特别是1998年建校那会儿,家里修得好好的房子拆了,一家人吃住都挤在不足8平方米的工棚内,夏天全家人热出一身痱子。

“现在,我虽然很无奈,但也理解我妈妈。”雷欢说,看到妈妈的认真,看到妈妈为学校东奔西走,看到妈妈为学校背了一大笔债,雷欢知道妈妈舍不得这些学生,不忍丢下他们。“我也是从村里出去的,想起以前上学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真不想让孩子们像我以前那样。”

让人欣慰的是,黄明芳的执著精神感动了村民的同时也感动了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从去年开始,区财政给予了白鹤林小学相应的补助。说起未来和打算,黄明芳说:“只要我在一天,白鹤林小学就不会倒下,山里的孩子就不会失学。”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