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致敬乡村女教师
——写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www.fjsen.com 2014-09-10 11:28:13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张桂芳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

三尺讲台二十载 为“园长奶奶”点赞

■ 见习记者 张明芳 文/图

“老师,感谢茫茫人海中我能遇到您,赞(大拇指)(笑脸)。”这是教师节一位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

短信中的“老师”就是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闫集村幼儿园的园长张桂芳。她今年55岁,从1995年开始从事幼教工作,如今已经在幼教岗位上走过20个年头。

1995年张桂芳随丈夫回到闫集村探亲,发现有很多六七岁左右的儿童在街上“四处流浪”, “那里的小学就只有三间,还是废弃的牛棚,就更不会有幼儿园了。”当时的张桂芳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事。

于是,张桂芳在当地办起了第一家幼儿园。最初的幼儿园是一间简陋的小土房,后来张桂芳筹资盖起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但60多个孩子一起学习还是十分拥挤,“孩子们都侧着身子,一个胳膊在桌上,一个胳膊在桌下,一进屋都是紧挨着的小脑袋。”张桂芳叹着气说。当时农村各家的条件都不富裕,10元钱的学费有些家庭也掏不起,有一半的孩子是交不起学费的,张桂芳仍然“来者不拒”。

那时村里都是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孩子们行走十分困难,张老师就经常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拉着一个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路上。

“宽宽的门,大大的床,青青的瓦,白白的墙”。这是孩子们课本中对于幼儿园的描述。这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张桂芳的梦想。2007年,张老师贷款20万元给孩子们建了新校舍, “我就想让孩子们过得舒适些。”

如今,幼儿园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6位教师,150名学生,学校有了较好的硬件设施,还拥有了一辆正规校车。幼儿园环境的改善,让张桂芳感到欣慰。然而她又有了新的困惑,“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我很难给出恰当的答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教学方法的不足。”为此,张老师亲自去德州参加幼师培训班,想学习城市里幼教的教学方法。回去后,她对其他老师说:“我们这儿就不是幼儿园,我们就是保姆。”

“我的孩子们不会自我介绍,不敢大声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我教育的问题。”张老师懊恼地说,“如果一直按照我自己的模式教学,我就是在误人子弟了。”

张老师不想这样继续下去,她鼓励自己的老师走出去,接受更多的培训。“希望我的孩子们缩短与城市孩子的差距。”

让张老师无奈的是,专业老师并不愿意来农村幼儿园工作,很多老师来了又走了,“我不阻拦她们,农村的待遇是比不上城市。”张老师摇摇头说。

随着时光的流逝,张桂芳由当初的“园长姐姐”到“园长妈妈”再到“园长奶奶”,自己之前的学生带着他们的孩子来上幼儿园,都会指着张老师说:“来,叫奶奶。”此时是张老师最自豪的时候。

张老师也有自己的遗憾,这么多年来她从没有享受到牵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上幼儿园的天伦之乐。她感觉自己很亏欠他们。

如今55岁的她仍然坚持站在三尺讲台上,张老师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走上讲台,听到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洪亮的声音。“放假的时候,我总感觉浑身不自在,这儿疼那儿疼的。一上讲台我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有一段时间,她离开讲台,幼儿园流失了20多名学生,她回去之后学生们又回来了。张老师很纳闷,一名学生家长告诉她:“我们就是冲着您把孩子放在这儿的,您要是走了,我们孩子就不在这儿上了。”

看到孩子们和家长的期望,张桂芳希望自己能坚持到60岁,她不想放弃自己一生的心血,于是劝服自己的儿媳妇,接自己的班。“我还有五年的时间,我希望接下来能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舞蹈室,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唱歌跳舞。”张桂芳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