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重视女性主体性 以生态文化建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www.fjsen.com 2012-11-13 14:56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重视妇女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妇女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先导。在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当前,将性别意识纳入生态文化建设主流,高度重视妇女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妇女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仅是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妇女在生态文化建构中的重要地位

生态文化是基于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按照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来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生态文化的实质是指人类的环境意识,它不仅包括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还包括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生态价值等。

由于传统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工,两性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地位、生产与生活的经验差异,使二者在生态文化建构中有着不同的视角。而生态环境与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紧密关系,使妇女在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中承担着更主动的角色,她们不仅仅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妇女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妇女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大自然赋予了妇女繁衍生命的使命,同时,也赋予她们保护后代的本能。作为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和教育者,母性的本能、母爱的敏感、母亲的责任,有助于妇女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让妇女更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并积极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同时,妇女既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也是社会生产的主体,有研究表明:世界上70%的消费要通过妇女来进行;特别是在我国,妇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80%以上的农业劳动、70%的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都由妇女承担。因此,妇女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对生态文化建设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绿色消费与绿色生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杰出妇女对生态文化的建构作出了划时代贡献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生态文化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篇重要文献的作者均是妇女。她们是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1962年),英国经济学家巴巴拉·沃德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这些文献提出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人类固有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与此呼应,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妇女运动与生态运动相结合形成了生态妇女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包括了妇女权益、环境保护、科技观、实验动物待遇、反对核技术、反对战争等诸多方面,从反对性别社会歧视延伸到反对人类对生态自然的歧视,把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权利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文化的内涵

——国际社会将“妇女与环境”议题纳入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

近20年来,随着人类对既往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发展观的转变,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性别平等主流化成为国际社会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妇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妇女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日渐清晰。在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中,“妇女与环境”议题获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与共识。我国先后制定的三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也从改善自然环境和优化社会环境着手,提出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和决策程度,将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构建具有性别评价标准的生态文化体系确立了目标和要求。建设具有性别视角的生态文化战略,已成为我国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