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理由
孟素琴是一位倾心推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师生阅读的语文教师。在任河南省中学语文教研员期间,她开始关注乡村教育。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她眼睛始终“向下”,坚定地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推广阅读。
从几年前开始,她依托“扩大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带领几十所中小学校开展阅读实验。她深入学校、课堂、教研组、学生宿舍,深入村庄、农户,进行调查研究、听课、座谈、家访和专题报告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播撒读书的种子。从2007年秋季开始至今,她已先后10次到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铺镇,与那里的校长、教师一起,听课、座谈和家访。在汗透衣背的盛夏,在道路结冰的严冬,她与一群热心农村儿童阅读的人,一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孟素琴身上所散发出的精神力量不仅感动了这些农村学校的学生,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校长。“没有上百本好书的营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让这些幼小的心灵伴随着有高尚灵魂的书一起成长”、“让学生读什么书读多少书,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用我们现在能站在讲台上的权力,尽最大可能做一些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她的发言被一线教师整理成“孟老师语录”在教师中广为流传。
在她的引领和影响下,实验学校开设了阅读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批注和札记,并积极引导家庭中的亲子共读;开发出自主阅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交流课、导读荐读课、展示交流课等多种课型;创造性地出台了语文评价改革方案,将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听写能力和读书摘抄等记入语文成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读书,而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读书的过程中,也不断反思以往的学科教学,焕发出专业成长的生命力,开始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生活。
孟素琴有强大的人格感召力,她与不少倡导读书的社会机构和团体密切合作,建立了师生读书交流的博客圈,开展全省规模的系列书香活动和专题讲座。她推广阅读的脚步还走进了河南省的许多学校,省实验中学、郑东中学、郑州育才小学、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这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都在阅读的过程中,成为了热爱阅读的人。
在孟素琴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推广阅读的团队,共同创造着,同时也享受着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读书故事
说起读书,我有说不完的故事。小时候,对门邻居开了一间小人书书店,我还不识字时,就趴在大大的方桌边开始读小人书。小学没毕业,脑袋里就已经装进了几百本小人书:三国水浒红楼梦,白蛇青蛇老法海,孙猴智借芭蕉扇,红军飞渡大渡河……生动的故事、传神的图画,在我幼小的心里编织出一个无限大的世界,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颗热爱读书的种子生根了。
小人书之后,是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长篇小说、民间故事成为一天也不能离开的必需。吃饭看、走路看、挑水看、洗衣服看、上厕所看……不少名著,是我在小学、初中就看过了的。像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我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读的。
“文革”后下乡,经历了文化的荒漠。有一次从另一个知青点那儿看到一本《宋词》,是一个集子里的一册,收有很多王安石的词,立刻借来读。至今仍记得读到“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这些诗句时,我心里激起的无可名状的美感。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抄这本书。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的精神世界被古典的光华笼罩。
回城后,找书、买书成了一件大事。一天正在吃饭,弟弟急匆匆进门,对我说:“姐,新华书店新来了一本书,你一定喜欢!”“书名是啥?”“记不住了,反正可多”斯“。”我眼前一亮:“是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弟弟一拍手:“对,就是这几个”斯“!”我扔下筷子,飞身骑上自行车,直奔新华书店……在那一段出版“开禁”的日子里,书店如果卖新书,都会提前出一份“告示”,而我就在这“告示”的指引下,第二天一定去书店排队购买。《外国短篇小说选》、《莎士比亚戏剧集》和《罗丹艺术论》等在“文革”中消失的作品,都是在那个时段买来的,而《罗丹艺术论》我一次就买了10本,送给有同好的朋友。
我参加工作任教师后,学生们也都知道我的这个爱好。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刚起床,两个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我家:“老师,赶紧走!咱排了个第一!”原来班上四五个男生打听到这天新华书店要卖书,于是头天晚上带了一条凉席铺在书店门前的地上,在那里睡了一夜。天一亮,就成了排队的第一名。那天早上,跟随着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往书店去,一路上我的眼泪没有断。
有些书一时买不到,而自己又特别喜欢,我就借别人的书抄。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本讲“三论”的书,黑色封面,我对书的内容痴迷得要命,怎么办?抄!还有一本外国人讲语言教学的书,封面是绿色竖条的,我也抄了一大本。
今天不但书店多,而且网上购书超级便捷。或许这种抄书的经历,将成为永远的回忆。
现在做儿童阅读推广,我觉得自己对儿童读物的阅读还停留在幼时“小红帽”、“狼外婆”的水平。于是,恶补童书。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郑渊洁、沈石溪的作品要读,国外重要儿童读物奖项获奖的书,比如安徒生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奖等是我选择国外儿童读物的重要参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夏洛的网》、《一百条裙子》、《绿山墙的安妮》,还有一本《兔之眼》,阅读的过程,像有什么东西,时刻敲打着我的心。“彩香蕉”系列中的“黄香蕉”子系列是王林博士送我的,这个系列的10本书不但我看了,来过我家的许多小朋友也都坐在地板上看过了。
看童书,有时会让我哈哈大笑,仿佛回到童年时代。如果真的能回到童年,那该多好啊!把这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法宝,就是去读童书。
- 2011-12-27张群:微型企业女能人
- 2011-12-22李贝芬:一个环卫女工的灿烂人生
- 2011-12-16康世红:大爱无言自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