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离婚率38%? 莫把离结比错当离婚率!
www.fjsen.com 2019-05-16 15:56:06  徐阳晨 来源:中国女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见习记者徐阳晨

日前,根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结婚(1010.8万对)、离婚(380.1万对)。2018年我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近十年来历史新低。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根据官方数据整理显示,2010年到2013年我国结婚率处于快速上升的状态,并较千禧年初上升近1‰,但自2013年开始,出现拐点,结婚率从9.9‰连续五年持续下滑至7.2‰。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然而,在结婚率一路走低的焦虑情绪下,“2018年离婚率高达38%”的新闻也同样冲上热搜,一时间令社会大众震惊,引发热议。实际上,这里所谓的“离婚率”算法并不正确,过于简单粗暴。这里,有几点错误理解需要纠正。

一、我国粗离婚率尚未超过4‰

粗离婚率是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而细离婚率是指年度离婚数与已婚妇女人口之比,这排除了不到婚龄的年轻女性人口。由于我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难度,国家统计局及民政部门历年惯用算法是以年离婚次数作分子除以年平均人口。

计算方法如下:“在一定时期内或按所给的年份,每一千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是离婚次数,表示方法是千分率。其计算公式为:

某年离婚率=(某年离婚次数/某年平均总人口数)×1000‰

实际上,单就正确的离婚数据来看,自2010至2017年,我国粗离婚率由2‰逐年上升至3.2‰。但2018年离婚登记对数为约380万对,较上年(约437万对)同比下降13%,那么根据官方计算方法,2018年粗离婚率将不超过3‰,反而较上年有所下降。

因此,结婚率创新低并不意味着离婚率创新高,二者无论从适龄人口统计学,或社会经济因素,家庭观念嬗变等层面分析,都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离结比≠离婚率

大众如何得出“离婚率高达38%”这一数据?方法很简单,普遍认为以离婚登记对数和结婚登记对数的比率为标准,来衡量离婚率。这里实际上是“偷换概念”,错把离结比当做离婚率,二者涵盖了完全不同的统计学推断和预测。

离结比是用来比较同一时期内,把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直接相比,分子中的离婚者与分母中的结婚者并不一定是同一拨人,而且基本上是无关的。离结比攀升并一定表明离婚率的显著升高,例如,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离结比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是黑龙江、天津、吉林,而2018年离婚率排名前三的省市是北京、天津、四川。与离婚率反应的婚姻破裂状态不同,离结比描述了当下社会婚姻状态的一种“犹豫”,即面对婚姻这座“围城”,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在门外谨慎徘徊。

三、 理性看待婚姻大数据

专家介绍,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其根本原因是在于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急速下降,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下降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7年减少,7年间减少共2600余万人,每年正以三至五百万的数量下降。反映在适合结婚的人口数量方面,适龄劳动人口、出生人口下降与结婚率下降趋势吻合。

反观离婚率,自2002年来,我国的粗离婚率不到千分之一,横向上看,发达国家的离婚率大都处在千分之四或五,相较来看,中国离婚率比较低,尚在合理区间内。专家分析,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婚姻的外围坏境由“较为稳定”变为“加速巨变”,离婚率的“相对”快速上升格外显眼。

2018年离婚率最高的城市为北、上、深、广,其共同的经济特征为高速发展、高物价、高房价,经济压力对婚姻产生的不稳定影响正在逐渐放大,在此过程中,个体多元的价值观、婚姻观差异也明显愈加扩大,“感情不和”成为离婚的首要原因。

因此,社会极速发展对婚姻的阵痛考验仍在继续,未婚者在步入婚姻之前抱有审慎的乐观,离异者在婚姻失败后更为冷静的寻找情感与责任的平衡,不为一种成熟与理智,全社会对此应该持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