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闽都名媛:群芳竞妍 家国情长
www.fjsen.com 2018-12-03 08:59:50  林升文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林徽因的家国情

提到民国时期闽都名媛,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林徽因。她的身份是什么?建筑师,诗人,艺术家,梁思成的妻子,慈母。陈碧说,这些职业或身份,都是林徽因的片断与偶然,纵观她的一生,她最重要的身份,也可以说第一身份是林家长女。其余的,都是在第一身份下,次第展开的云彩。

中国人尤其是书香人家取名,都是有所意指的。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时,祖父林孝恂为她取名“徽音”。这个名字来自《诗经·大雅·思齐》:“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就是美好的德行。祖父对她的期许和祝福,都在“徽音”这两个字里了。

林孝恂是科举进士。他对教育情有独钟,很早就在家中设立了林氏字塾,分东西两斋。东斋讲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即旧学,塾师是闽中名士林纾。西斋讲经世之学中外时事,请的是学者林白水。林孝恂强调求新还须知故,他本人曾东渡日本,也开通风气,对女性,对妻子游氏,十分尊重。所以他的女儿们和儿子林长民、林天民一样饱读诗书。林徽因五岁时发蒙读书,就是她的大姑母林泽民所授。

父亲林长民对林徽因的培养细致而周到。在林徽因16岁时,就是1920年,林长民离开官场,决定带女儿游历欧洲。行前一封信寄到家里,把他的梦想寄托这样交付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恼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父亲带林徽因走遍欧洲,西方古典建筑曾给予少女林徽因以启发。最后来到伦敦,房东是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受她影响立志献身建筑。梁思成后来受林徽因影响,亦立志于此。

人们常说,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飞多高。因为林长民不是想把女儿培养成为通俗意义上的名媛或者主妇,而是培养女儿的见识,再领略承继林长民大半生未遂的抱负,然后养成一种“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时,林徽因和梁思成设计的简陋茅草校舍中,走出了“两弹一星”元勋、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

后来日本在昆明轰炸太厉害了,营造学社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到四川一个叫李庄的小山村。到了李庄,林徽因患了家族遗传的肺病。病榻上,她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资料整理。

抗战爆发时,林徽因曾在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的信中说道:“我们中国顶勇敢的,什么都不怕。”当时,美国人费正清邀请梁思成去讲学,且将林徽因带去治病。梁思成回信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林徽因也毅然谢绝。她一直保有传统的中国文人的精神风骨。可以看出,才女名媛的养成是与社会道德风尚、价值观相互促进的。

林徽因一生优雅,但也有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上世纪50年代,为保护北京老牌楼,她据理力争:“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作为学贯中西的学人,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她能不惧威权与各种压力,秉承了一位建筑学家的良心。这是她的风骨,更是她的家国情。

名媛辈出

晚清时期,福州女性美名传扬多因她们饱读诗书、精通歌赋和文学创作,比如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薛绍徽、文学家萧道管、林觉民夫人陈意映。

当时社会还没有开放,女性不出闺门,使得她们的美名只限于文字写作、家庭女红、养育子女成才,一旦给她们机会,她们处处都能显出才能。

以生活年月为界限,陈碧大致把民国时期福州杰出女性归纳了几组。

第一组是民国创立前后的女杰,其中有方君瑛、林宗素。

在同盟会中,方君瑛与秋瑾齐名。在东京,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方家族中同辈有6人先后加入,被称为“举族赴义”,其中还有嫂子郑萌、曾醒。黄花岗起义中,因为几次更改起义时间,方君瑛运送完弹药后,为掩护胡汉民等骨干,返港等次日再去广州。谁知起义提前,等她得到消息赶到广州,城门紧闭。起义失败后,她以未能成为烈士为憾。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邀方君瑛出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她力辞不就:“革命无成,不想做官。”不久她便去法国留学,是中国女性在法国获得数学硕士学位的第一人。

林宗素,中国女权先锋,曾在民国成立时,组织女子参政同志会上书孙中山,要求女子有完全参政权。这个积极参政、极力为女性维权的女性,后来被迫行走新加坡,因经营有方,十分富有。在她的哥哥——中国新闻先驱、革命家林白水在办报中发生经济困难时,她总是全力支持。

第二组是五四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涌现出的才女。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福州是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茅盾主编的小说第一卷,排第一位的是冰心,选了五篇,篇数也是最多的。排第二位的是庐隐。“现代文学三女神”还有一位是林徽因。

除了“三女神”,还有当时在北京女高师与庐隐同学的程俊英、王孝英、王世瑛、陈璧如等,以及与冰心同在燕大的陈懋恒等,也都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第三组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参与社会的女性。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革命的年代,依然可看到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在文化发展的滚滚波涛中,福州女性具有的对世态的惊人的参透与理解能力,具有的对人生命运的惊人的洞察与驾驭能力。她们勇于把自己的命运与自己的文化名人身份结合在一起,从而成就了一段中国人的精神史迹。这个时期走出闺门参与社会的福州女性人物太多了,比如曹禺的第一任妻子郑秀,比如郁达夫的知己李小瑛……

“晚清风流属侯官”

为何近代以来闽都女性人才辈出?陈碧说,那要从福州领风气之先的城市气质讲起。

李鸿章曾经说过“晚清风流属侯官”。侯官,就是福州的别称。晚清的福州是全国开风气之先的城市。

第一个原因是文脉。福州有着“海滨邹鲁”的美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女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激变,各种政治力量博弈,文化秩序此消彼长,地处东南一隅的闽都人,尤其是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闽都人,深受儒家文化、海洋文化熏陶,从来就没有在历史长河中甘于寂寞,在每个历史节点的潮头总时时现身,出现了“一部三坊七巷史,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奇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纾、陈季同、林觉民等等先贤,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层面推动了社会进程。

陈碧说,这种城市文脉之氛围影响了女性。研究发现,闽都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才女,基本上是一簇簇地出现的。这个“一簇簇”的意思,犹如一棵树是一个世家、家族,那么每棵树上都盛开出一群优秀卓异的女性之花。她们既作为独立个体,又与家族不能分割。从林则徐开始的一代代名宦,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家风养成,使家族中的女性也颇为受益,同时也滋养着闽都这一方的文脉。而三坊七巷是闽都文化的腹地,正是世家林立、文脉充沛之地。

第二个原因是文化世家。传统学术往往在家族内薪火相传,得以延续和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注重文化本位,且崇家世,重人伦,久之便形成了深厚的家学传统。这种现象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多个有良好教育与系统训练的高层士大夫往往有超越时代的敏锐洞察力。当然时代的进步与变革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参与,但唤醒并引领大众的,往往是知识分子。闽都女性与男子一样,成长因为背后的家族,或者是具有开放的视野,或者是经济等方面的支持,都有先天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也离不开个体的智慧和努力。

闽都名媛,是一本写不完的书,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个走近了又仿佛还没有触及的远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