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郁瑞芬:保卫战打了廿年
www.fjsen.com 2017-03-24 10:28:39   来源:中华女性网    我来说两句

  ■ 梁宵

夫妻档成就主板零食第一股,也曾面临生死存亡

郁瑞芬:保卫战打了廿年

来伊份挂牌敲钟那天,一头牛被牵到了上交所的大厦前,牛头系着大红花,身上驮着两个大筐,筐身附一张红帖,上书:来伊份603777。那一天是2016年10月12日,国庆之后的股市迎来了一波小高潮,有人在猜测是不是一轮“小牛市”正在到来,有人在2015年“股灾”中套牢的股票意外解套,而当天“引牛入市”的来伊份,股价迅速冲破了11.67的发行价一路攀升,直至在12月份飙到了85元/股。

“你看我们还是挺懂互联网的吧,”郁瑞芬说,“这也证明我们做对了消费者研究,当然这个消费者是指股民。” 说到这,这位来伊份女掌门人的笑容慢慢绽开,这也是她在采访中少有的轻松时刻。大多数时间,郁瑞芬话语谨慎,少有表情变化,声音里也没有太多情绪起伏的痕迹。在采访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郁瑞芬接了一个电话,是一位合作8年的供应商,她一口回绝了对方的吃饭邀请。

严谨克制——郁瑞芬给人的这种感觉,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20多年的食品行业经历打下的性格印记?“作为食品从业者,真的要做好一个品牌太不容易,所以希望外界能够更理性地对待食品企业,因为即使些许误会,对品牌的杀伤力都会很大。”

七分实体,三分互联网,警惕短平快

郁瑞芬的办公室有一个类似吧台的角落,上面摆满了零食,让人眼花缭乱。休闲零食种类繁多,光来伊份一家企业,目前就包括炒货、肉制品、蜜饯等九大类,共计900多种产品。

上海天弩食品是来伊份的鸭肉类食品供应商,已经合作十余年,总经理姜汝浩对郁瑞芬资深“吃货”的印象很深,在他的印象里,郁可以不间断地去尝吃很多东西,而且口感特别准。“一般的人,再好吃的东西,也会吃烦吧?”

23年,郁瑞芬的打拼经历都是围绕食品,最初是冰淇淋生意,1996年开始涉足炒货,那个时候还只是家庭作坊,3年之后成立了来伊份的前身——“雷芬”公司——在夫妻施永雷和郁瑞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从一开始,来伊份就坚持直采直销的轻资产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上游没有工厂,中间没有经销商,来伊份作为零售商直接与供应商对接。而在管理上,夫妻两人各有分工,作为董事长的施永雷主抓战略和资本运作,而郁瑞芬主管供应链、品牌和市场。

在来伊份公共关系中心总监马剑看来,两位老板特色鲜明,施永雷是一个对资本信号很敏感的人,“炒股从来都没有赔过”,而郁瑞芬在店铺选址上的眼光很准。两人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旗鼓相当,一方面来伊份抢得了主板零食第一股的称号,而另一方面,其店铺铺设依然是同类休闲连锁品牌中数量最多的,2016年年底的数字为2269家。

不过,“后来者”在以更快的速度跑马圈地:2006年成立的良品铺子,2015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5亿,其中有12亿元来自线上;定位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三只松鼠,2016年销售额已经超过55亿;相比之下,2015年来伊份营收31.27亿元,来自于线下渠道的收入占比高达88.5%。

“电商带来了消费者购物的便宜,不过对企业来说,可能表面上比较风光,但是内在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郁瑞芬看来,很多企业是依靠风投支撑,否则正规企业做电商优势并不明显。来伊份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直营模式的毛利率为46.92%,而线上模式的毛利率仅为32%。

郁瑞芬本能地对那些短平快的事情心怀警惕——这有悖于她对连锁零售的理解,在她看来,“休闲食品的进入门槛很低,但是要做大、做好品牌,门槛还是很高的。”这要经过一个长期的供应链、物流等基础工作的铺垫,在最初成立的三年间,来伊份开店数量只有三四家,而后从1999年到2005年的6年间有所提速,店铺数量增加到200家;后来直到全面信息化之后,来伊份才在2007年大举扩张。

但对现在的来伊份来说,则需要快速进入应战状态,越来越多竞争者的涌入正在蚕食这个本就利润不高的行业,以来伊份来说,2015年末,其净利润率为4.21%,而2014年的同期数字则为4.75%。

未来的利润增长从哪里来?郁瑞芬的答案还是线下。“现在大家理解的互联网经济是网上销售,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精神,就是更会玩,更快,更High,也更注重体验。”

2017年5月份,来伊份即将推出的第九代店铺,将超越之前卖场的概念,而希望代之以“生活空间”的定位:消费者在店中可吃可玩,除了食品,也可以购买其他周边产品。在郁瑞芬看来,这样会提升品牌价值和单店营收。

目前,来伊份的会员以“70后”、“80后”为主,在“90后”新消费群体中还缺乏影响力。“所幸我们还很年轻,”这位“70后”的创始人说,她乐于去了解年轻市场,就连审美都跟着有了变化,开始喜欢动漫体、卡漫体,也更加有娱乐精神。

郁瑞芬把来伊份未来的线上线下的比例目标设定为70:30,“这样的话,我们就真正叫实体+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泡沫+实体店。”

上市“惊魂”,品牌“康复”更从容

如果没有那场风波,来伊份本可以在当下的竞争中更从容。

2007年开始,来伊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此后的五年间,来伊份每年以20%~30%的开店速度扩张,最高点的时候近2600家。据说2010年11月份的时候,尽管来伊份估值已经很高,但很多资本依然蜂拥而至,有人形容当时来伊份挑选资本就像超女海选。

“灾难”猝不及防。2012年4月,进行IPO冲刺的来伊份没能如愿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反而由于“蜜饯门食品安全问题”陷入困顿。很多人觉得来伊份会就此沉寂,一些知名的投资人还预测,来伊份经过此事将再无机会。

“如果一个实力不强的企业,很可能就因此倒掉了。”郁瑞芬也感叹。即便如今已经时过境迁,在来伊份布局较少的北京市场,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反应还是“那个出事的企业吗”?

郁瑞芬强调,当年来伊份迅速公布了工商部门的抽检结果,表明共有507家门店接受了550次官方职能部门的检查,检验结果为100%合格。

但解释似乎都被质疑淹没了,食品行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处境,就是市场对坏消息更愿意信其有。因此,那一年也成为来伊份发展的分水岭。

2011年,来伊份的净利润率高达9.62%,而2012年这个数字则跌到谷底,仅为2.12%,许多店铺也相继关闭。

更关键的是,来伊份错过了电商的“风口”,正是在那一年,三只松鼠成立。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她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以前觉得做得好就不用宣传,还是应该把做了20多年的经验传播出去,”郁瑞芬说,“信任是可以转化为销量的。”因此,来伊份开始有意识地提高曝光度,先是2016年双十一的时候,施永雷在直播平台上出现,之后的双十二,郁瑞芬也与网红主播进行互动,并把直播现场设在了来伊份黄金地段的店铺里面。

不过,就像郁瑞芬所说,目前的来伊份,实际上还是在“康复中”,即便在上海主战场,那次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疑虑还多少尚存,更何况那些尚未深耕的市场?

在直营和加盟的问题上,她就坚持未来加盟的比例最高不能超过30%。理由是,如果大众从业者、加盟商、生产商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境界足够成熟的话,那么来伊份完全可以大范围放开,否则的话,就会对品牌造成伤害。“如果哪个品牌在中国市场90%多以加盟为主,有可能这个企业只是想赚快钱,而不是在做品牌。”

近半年,郁瑞芬都在研读王阳明的心性哲学,她越来越发现,一个企业的经营形态和经营模式如何,实际上是由企业家的个性决定的。在来伊份的员工看来,两位老板都是实干型的,“没想清楚、没把握就不会对外说,也不会允诺那些做不到的事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