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报记者接力采访,陪伴她到生命终点
瓦格纳的故事,钱江晚报一路跟踪采访,历经好几位记者之手。她的传奇在不断记录中丰满和升华。
1931年1月,东阳学子杜承荣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被派往奥地利学习警务。
在溜冰场上,偶然的眼神触碰,杜承荣结识了热情浪漫的瓦格纳,跟她学溜冰。当时,瓦格纳是一家百货商店的售货员。爱情就这样来势汹汹,踏平了国界,融合了文化。
1933年,杜承荣学成回国。1934年,瓦格纳追随而至,轮渡停靠在黄埔江畔,奥地利女人扑进了中国的怀抱。
1935年,杜承荣和瓦格纳的婚礼在西子湖畔新新饭店举行。
之后,中国历经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瓦格纳随着杜承荣的迁调,颠沛流离,辗转杭州、福州、重庆等地。
1949年8月,杜承荣作为旧职人员解甲归田,瓦格纳随着丈夫回到湖沧村当农民,他们的第5个孩子、小女儿爱华降生在东阳。
动荡岁月的困苦自不必说,好在生活的艰辛都成了过去。
在本报的牵线搭桥下,瓦格纳的故事继续发酵,以她为主题的记录片、歌剧被陆续搬上银屏和舞台。而这些作品所依照的蓝本,往往就是本报的历次报道。
瓦格纳成了中奥友好的使者,成了爱情忠贞的代名词。
2002年,瓦格纳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那一天,春雨和着泪一起滴撒在湖沧的土地上,她的葬礼是隆重的。我们见证了村民们提着写有“杜”字的灯笼,用当地风俗长久地迎在村口,就像等着一个至亲的亲人。
杜家新造的房子,欢迎钱报记者再来看看
时光荏苒,传奇渐远。
瓦格纳的五个子女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名字体现了杜承荣和瓦格纳对祖国的感情,也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大儿子强华,从事地质研究,大学毕业后一直生活在云南昆明;二儿子兴华在老家务农;大女儿丽华是教师,已退休;二女儿韶华是幼儿园老师,也早已退休;小女儿爱华早先在家务农,后来去上海郊区,摆了个小摊,卖些小日用品。
兴华说,杜家200年的老宅子已经不在了,现在的家是三层的小楼,刚造好。“欢迎钱报的记者再来看一看,你们肯定不认得了”。
丽华说,我们现在都不太说父母的事,想起来令人伤感。现在,我的女儿都快退休了。
“跟奥地利还有联系吗?”
很少,因为“舅舅们也都已过世,只是每年圣诞的时候写一份贺年信”。信是用德语写的,每次都让强华和丽华斟酌良久,因为母亲已经不在,久不用的德语语法实在难为了他们。
强华他们这一辈还是欧洲人的脸孔,但语言、行为已经完全与乡邻无异,而到了第三代、第四代,更加与当地人融为一体。68年的痕迹是什么?瓦格纳的孩子,眼睛如她一般明亮,竭尽一生来写一个爱字是艰辛的,但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
在孙儿们看来,祖母的爱情故事,也已经是动人而遥远的传奇。
听说几年前,杜家又修了族谱,在那里头,奥地利姑娘格特鲁德·瓦格纳的身份是:杜承荣的媳妇——华知萍。(记者 肖菁/文 林云龙/翻拍)
- 2011-12-29女子谎称亲戚是高官 可低价购入经适房骗人钱财
- 2011-12-29改动票据串出现金 女子先后侵吞29万公款购物
- 2011-12-29曾有两次宫外孕一次流产 29岁女子再次怀孕出险情
- 2011-12-29女子照料两聋哑儿36年 称就想听其喊声“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