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观察 > 正文
少年宫“上山下乡” 留守娃告别“孤独”
www.fjsen.com 2011-12-19 15:39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同等成长机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四川绵阳市安县晓坝镇的九年制学校时,在山坳里学校的开阔操场上,700名师生正在做课间操。这是地震后新建的校舍,衬着远山如黛的景色,乡村学校的面貌早已不同往日。

上四年级的舒晓琴今年10岁,爸爸在新疆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算是个标准的留守儿童。虽然妈妈在家,但因为家远在茶坪,要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晓琴选择了住校。

“平时会想家吗?”记者问。“不想。”这是个不知愁的年纪,晓琴的开朗活泼很惹人喜欢。

“课余干什么呢?”“我参加了舞蹈班,每周要上两节课。我还想学音乐,但是不能报的班太多了。”舒晓琴说。

同班同学刘小东是个男孩子,爸爸在江苏打工。“以前放学后就回家了,现在我报了乒乓球班,班里好多同学都喜欢这个,大家就一起打球比赛。”刘小东说,自己的球技一般,下学期还想学美术。

像舒小琴和刘小冬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晓坝镇九年制学校里,有400多名。自从学校里建起少年宫,即使在放学后和节假日也同样能够融入集体,就近就便参与活动,课余生活得到丰富。

负责晓坝镇乡村少年宫建设的王清建告诉记者,晓坝镇地处山区,留守儿童很多,住得最远的孩子需要步行3个小时来上学。地震发生前因为学校条件比较差,连课外活动小组都没有。2010年7月9日,新建的学校条件改善,依托现有资源,晓坝镇乡村少年宫挂牌成立,是绵阳市首批6个乡村学校少年宫之一。目前,少年宫开设舞蹈班、美术、体育、鼓乐等13门兴趣班。

在学校的宣传栏记者看到,参加美术班、剪纸班的孩子,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上面,供全校师生评议投票。

“我们开设的课程里,除了常规的兴趣班外,还注意加强了一些特色教育。比如经典诵读、剪纸等传统文化熏陶,重点在‘素质’,而非‘应试’。”王清建说。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成长机会,是绵阳市发展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初衷。近年来,绵阳市先后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583所、城市学校少年宫143所,实现了辖区内726所中小学校少年宫建设全覆盖。也就是说,在绵阳,无论城乡,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少年宫。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