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殷玉珍:从“防沙治沙”到“沙里淘金”
www.fjsen.com 2011-10-25 08:58   来源:中国妇女网    我来说两句

25年来,农家女殷玉珍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毛乌素沙漠深处的沙海中植树6万亩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世人。她是世界的治沙典范,是中国的骄傲。如今的殷玉珍,已经不满足于坐拥6万余亩“碧波”而欣赏自己田园的鸟语花香。她更多的心思是如何把当地的农林业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她已悄然实现从“防沙治沙”到“沙里淘金”的精彩转型。

老劳模的新生活

从过去的汗珠子摔八瓣靠辛苦种树,到如今成立治沙造林公司,实现林农牧渔一体化的绿色经济循环,她开始尝试先辈们没有过的沙里淘金探索。殷玉珍说:“这些年,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没的说,种了25年树,恶劣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我们治沙人的生活质量也该提高了,这个钱也要从沙漠里挣。我不仅要做治沙状元,更要当致富能手。”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殷玉珍凭着对防治沙漠化的满腔热情,自1985年起,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条件下,自筹经费,历尽艰辛,在昔日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海荒漠中与肆虐的黄沙展开了殊死搏斗,二十多年来从不退缩,植树60万余株,筑防风沙障2万多亩,建成了近6万亩的绿洲。在她的感召下,周围群众积极承包荒沙地植树造林,当地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32%提高到现在的70%,植被覆盖率也由45%提高到了85%,为防治沙漠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的事迹可歌可泣,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十大女杰”等殊荣。

“我们家现在的境况和二十年前相比,那真是天上地下。”“三八”妇女节前夕,刚刚在乌审旗嘠鲁图镇开完妇女代表大会,殷玉珍就驾着她的越野车,一路风尘地赶到100多公里外的无定河镇,联系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项目。一路上,她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的仍然是防沙、治沙、管沙、用沙和发生在她奋斗的那个叫井背塘的沙窝窝里的传奇故事。

汽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穿沙公路上,峰回路转,一座蓝顶白墙的现代化小二楼出现在眼前,令人眼睛为之一亮。放眼望去,沙柳、杨柴、柠条、旱柳等乔灌木层层叠叠,即将吐绿展芳。

这座小二楼是殷玉珍家治沙造林以来居住的第四代房屋。殷玉珍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建第三代住房时,她跟丈夫在沙漠里背砖运泥的情景,而现在的小二楼是乌审旗政府援助建设的,其中还有旗委书记张平的工资。“真是太感谢政府了!”殷玉珍激动地说。经过20多年的坚持,当年人迹罕至的井背塘,现已变成一个满目清幽的绿色庄园。只是那埋于黄沙中的第一代“住房”——半截窝棚还“留守”在那里,见证着殷玉珍一家人捍卫家园的勇气和决心。

说到感谢,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鄂尔多斯市政府为殷玉珍家修了一条8公里长的柏油路,使得她跟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更加通达。2007年,时任鄂尔多斯市长云光中为柏油路建成通车剪彩,曾动情地说:“劳模不能总受苦,劳模也要有新生活。”这番话无疑是当地政府对殷玉珍20多年来无私付出,发自内心的最好褒奖。

每年“五一”以后,来殷玉珍家参观、学习的人就络绎不绝,在小二楼的旁边,殷玉珍还建起了一个能够同时容纳500人就餐的餐厅,窗明几净,简洁大方。2010年9月,由大学生和中学生组成的6名韩国志愿者团队找到了殷玉珍。他们来到内蒙古与殷玉珍一起种树、锄苗、浇水。

“城市里来的这些孩子们家庭条件都不错,真没想到他们那么能吃苦。我们种树的时候都是成年人了,他们却是娃娃的时候就开始种树,比我厉害!”殷玉珍说。

据殷玉珍的儿子白国林介绍,到目前为止,今年已有近2000人次来到沙漠深处与殷玉珍一起植树,其中既有地方政府组织的参观学习队伍,也有许多来自国内外的志愿者。

在众多志愿者中,来自德国的托马斯和法国的弗洛伦斯让殷玉珍印象深刻。”他们特别节约用水,用洗完脸的水来洗脚,洗完脚后再拿去浇树。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通过这些细节我能感觉到他们节约用水的精神。他们知道水是沙漠里最珍贵的东西。”殷玉珍说。

最使殷玉珍难以忘怀的是,几年前美国自由民基金会的赛·考斯基来她林地上种树并资助5000美金的情景:” “人家给我捐款,我总该表示点什么。” 那天,场面十分热闹,殷玉珍特地准备了糕和豆面招待美国友人,她告诉赛·考斯基,糕在她的家乡被认为代表“高高兴兴”,豆面切得又细又长表示祝客人“健康长寿”。接着,她又拿出两双自己花了几个晚上精心绣成的鞋垫,双手递给了赛·考斯基说:”您给我帮助,我没有什么好报答的。以后,我一定要多种树,种好树,这两双鞋垫,是我用千针万线缝成的,一双给您,一双给您的妻子。希望您垫上它,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想到中国,想到我们。”听了这番话,赛·考斯基激动地站了起来,不断用手比划着。他说,这鞋垫他不会垫在脚下的,回家后他要专门买个镜框,把鞋垫镶进去挂在墙上欣赏。他还留给殷玉珍这样一段话:“你和你的丈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所有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国家者的楷模。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采访中,殷玉珍的电话不断,不到一下午就耗完了一块手机电池,换了一块新电池,她继续和记者聊天。

出名后,各种荣誉纷纷向殷玉珍涌来。记者在她家的展览室看到,各种奖杯、奖章、奖状、证书数不胜数。有两个新获的奖杯陈列柜里放不下,只好放在了外面。去年10月,殷玉珍以中国治沙女英雄的身份,参加了韩国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并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成为2010年水环境大奖”盖娅”(GAIA)奖获得者。几年来,殷玉珍的足迹踏遍了世界1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地区。无论是去领奖还是讲课,她都十分珍惜,因为她知道自己还肩负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使命。

交谈中,殷玉珍的丈夫白万祥一直屋里屋外地忙活。即使坐下来,手也不拾闲,把植树的工具打磨的利利索索。我们问:“还没受够种树的苦?”他憨憨地一笑说:“开春了,地就要解冻了,得提早作准备啊。”当然还有让殷玉珍夫妇更加开心的事,去年9月,他们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考进了乌审旗政府工作,儿媳妇在乌审旗林业局上了班。“看来,我们家一辈辈都是植树的命。”殷玉珍笑着说。

老劳模的新转型

流沙固定了,环境改善了,殷玉珍的家园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小王国。可以说,殷玉珍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几天轻闲的日子。然而恰恰相反,走出沙漠的殷玉珍很快就与时俱进,不但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了自己,而且很快付诸行动。毕竟,她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

2005年,殷玉珍成立了内蒙古绿洲治沙造林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经营自己种植的绿色有机食品,比如小米、西瓜、玉米等等。据了解,她的绿色有机小米卖到了30块钱一斤,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健康保健的需求。“这些好东西走不出乌审旗就卖光了。”殷玉珍高兴地说。2010年,加上出售的100多只羊、400多头牛,殷玉珍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00万元。

殷玉珍为她的产品注册了“漠海”商标。为了注册这个商标,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的一位朋友鼎力相助。殷玉珍认为,大漠虽然荒凉,但是只要人们善待它,也会像大海一样浩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宝藏和财富。

对于她理解的“漠海”——殷玉珍掰着指头给我们算账:“我不仅要治沙,还要吃沙。树木巩固了沙漠,种出的庄稼不但能卖钱还能养牛羊,我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而且按照殷玉珍的构想,如果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能够到位,她将建一个沙漠中的人工湖,湖里要养鱼,彻底实现林农牧渔一体化发展。

不仅如此,殷玉珍近几年种植的经济林也初具规模,杏树、桃树的成活率很高。这些经济林除了可以开展农业观光采摘经济以外,还可以进行加工生产。殷玉珍近期的打算是,先建一个小型的果品加工厂。

从以前沙里种树到如今沙里淘金,殷玉珍已经初步实现了治好沙、管好沙、用好沙的“沙产业”雏形,并且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据了解,目前仅乌审旗3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就达246户。“从前沙‘吃’了多少人不知道,但以后肯定是人‘吃’沙的越来越多了!”殷玉珍自豪地说。

老劳模的新期待

尽管殷玉珍作着从劳模到企业家的悄然转型,但作为一个从农村赤脚走出来的妇女,许多困惑还是非常现实地摆在她面前。“头绪太多,经常忘事儿,在这儿接受你们采访,脑袋又想起别的事儿。”这是殷玉珍反复感慨的一句话。

按照设想,她的绿色家园应该逐步建设成内蒙古南大门一张亮丽的名片——让近邻陕西不仅看到满眼绿色,还要有独具蒙古族特色的建筑、雕塑等等,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沙漠蒙古族旅游度假基地。问题是,如何避免建设的同质化?怎样才能有更高的起点与规模?她几乎每天都在探索答案,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也还是没有想透。

资金短缺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过去靠政府扶持、社会各界赞助的多,但要想把事业做大,就得想别的道道了。”殷玉珍说,这几年她跟金融部门打交道多起来了,就是想在融资模式上有一个新突破。

经营管理的难题也摆在了她的面前。现在殷玉珍雇佣工人都是集中在生产旺季,随着规模扩大,在管理上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的文化底子薄,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大学里学一学、充充电。”

有时候,她也会冒出把6万亩治理好的沙地,一股脑地交还给国家,然后自己再承包一片沙地重新创业的想法。但她还是免不了担心,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会不会受人欺负、被人磕打?听林业部门的同志说,旗里要组建一个绿化园林公司,像他们这样的造林治沙大户都可以入股,殷玉珍不免又充满了期待。

凡是到过殷玉珍绿色庄园的人们地无不仰慕和赞誉她的“绿色事业”。而殷玉珍也毫不掩饰她的“绿色抱负”:“从开始栽树的那一天起我就从没想过要停止,我会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继续栽更多的树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创造更多让中国自豪、世界感叹的奇迹。”

她的抱负还远不止于此。她开创了一条沙漠生态绿化和低碳发展之路,开发了沙漠旅游、沙漠植物资源、绿色有机农产品等多种沙漠生态产业,最终意在全球防止荒漠化的队伍中,树立一个个人治理荒漠化的典型样板。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