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摆在那里,此前抱怨训练艰苦的女排姑娘此时对教练也心服口服。”钟家琪说,“在以后的训练中,她们更加‘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伤’了。”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登上世界排球的颠峰,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和荣耀。 尽管当时的中国女排已经是世界冠军,但与世界许多国家的运动队相比,队员们的训练和生活条件却颇显艰辛。 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中国女排1号训练馆一用就是30年,直到2004年新的训练馆投入使用;女排宿舍“冠军楼”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落成;早期女排运动员宿舍没有独立卫生间,时任中国女排运动员的郎平,在一次夜里起来上公厕时竟被冻感冒了……场馆陈旧,条件简陋,但女排运动员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书写了一段光辉的历史篇章。 岁月更迭,沧桑巨变。如今的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就物质条件而言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已是天壤之别,7000平方米的体育比赛馆和四星级标准的“女排之家”建成,科医后勤等设施一应俱全,中国女排的训练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黄奇山看来,与过去的“魔鬼式”训练相比,当今中国女排更为注重的是科学系统训练。 黄奇山列出了今年3月份女排在漳州集中训练、备战里约奥运的时间表:早上8点半开始训练,中午12点结束,但事实上常常到下午2点才结束;午餐后是短暂的休息,下午3点半继续训练,直到晚上7点;晚上训练结束后,队员要集中观看录像,进行技术分析;有些队员还要单独开“小灶”训练…… 在漳州训练期间,教练跟队员们“分秒必争”。3月底的一天,下午训练结束后,郎平教练要带女排姑娘们参观东南花都。 “下午出发从基地到东南花都,晚上就要回来。来回都要3个小时了,女排姑娘们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参观。”黄奇山说,“我问郎教练,为什么不安排多点时间?郎教练说‘够了,晚上还有训练’。” 从漳州到北京,从北京到里约,女排姑娘带着“娘家人”的期盼和祝福,走到了奥运会决赛的战场上。 8月21日决赛当天,漳州训练基地的员工以及正在基地训练的排球队员100多人早早就聚集起来,观看比赛。女排姑娘们的每一个得分,都引起现场的一阵欢呼呐喊。 |
- 2016-08-29成品油每升或上涨0.2元左右 92号将重返"6时代"|两代"娘家人"眼中的女排精神
- 2016-08-29一位用镜头记录中国女排三十年的香港记者
- 2016-08-29女排联赛福建赛区主场落户福清 11月开赛
- 2016-08-29跨越时代-两代“娘家人”眼中的女排精神
- 2016-08-28中国女排与香港市民互动 郎平做鬼脸表情搞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