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丁燕:用故事消除人和人之间的边界
www.fjsen.com 2013-08-14 10:02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丁燕的诗集《午夜葡萄园》,诗作入选百种诗歌选本,获多种诗歌奖项,2011年获第三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她同时还从事小说、散文、评论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木兰》、散文集《和生命约会四十周》《王洛宾音乐地图》等。

2010年,为了寻找一片新天地,丁燕移居广东东莞。2013年4月,丁燕深入工厂200多天后创作的非虚构文学《工厂女孩》问世,引起了人们对打工文学的关注,也让许多人对她的“卧底”经历产生了好奇。

丁燕在东莞的居所位于一个工业园区旁边,日常生活中遇见的人,80%都是女工。居所附近有条街通往镇中心,大道两侧,既有农民房又有花园小区和工业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缩影。

“我在这条大街上看到了各种女工来来往往,让我觉得我必须要了解这些人,因为她们如此之多,她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如此紧密相连。”丁燕说。

为了这本书,丁燕深入到打工人群当中,去工厂做了200天的打工女。

“我不断地反抗工厂给予我的这种车间生活,我不会对工厂生活全盘接纳,我对工厂里的许多事物都会提一个为什么。”丁燕说。

一个简单的例子:和保安谈上班时间时,丁燕发现保安的表提前了几分钟,然后质问他为什么要“走在时间前面”。保安对丁燕的疑问感到目瞪口呆。在她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女工如此质问他。

丁燕惊诧地发现,有两类人对工厂生活见怪不怪,一类是本地人,他们早已习惯了对打工者敬而远之;另一类则是打工者本身,他们对车间生活的荒诞性习以为常。

“事实上,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车间生活的广阔性,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体会得到的。”丁燕说,现在有一种文学主张“在场主义”,其实,即使人在场,倘若心不在场的话,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心在场,就是要进行深度思考,你所有思考的出发点都是你自己,细节绝对不能虚构。

丁燕认为,作家不是政治家,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道德家,作家最应该关注的,是大时代变革中的某些个体,以及他们内心经历的情感巨变。

“在工厂,他们愿意对我讲他们的故事,是因为我们之间消除了既定的障碍和隔阂。”丁燕认为,“人和人之间,族群和族群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她的写作理想是,通过描述她所遭遇到的故事和人物,努力消除人和人之间的边界。

“我将努力地告诉你,其实,人和人之间不像你原来设想的那样遥远,因为人只有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只有爱他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丁燕说,她的下一部书,将会把目光投在遥远的新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里的人。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