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张水琴:她行走在岱衢洋上
www.fjsen.com 2011-12-08 09:22   来源:中国妇女网    我来说两句

“喏,那个在笑的就是张水琴。”

衢山冷峙村一栋老旧的部队遗留房前,顺着一渔民的指引,在修补渔网的人堆里,记者一眼就找出了张水琴。

这个留着利落短发,脸庞干净,身材瘦小,说话声响亮爽朗的中年妇女,就是继王惠菊之后衢山第二个敢于出海捕鱼的女人。

天生就是抲鱼人

50来岁的张水琴总是自嘲“自己天生就是抲鱼人”。

20多年前,在新婚后的第三年,因为雇一个人要不少钱,她跳上了渔船,和丈夫郑央定一起驾驶关网小船,出海捕鲳鱼、鳓鱼。

在男人都要晕船的岱衢洋,第一次上船的张水琴,“像站在平地上一样”,一点都没有晕船的感觉。就算风浪再大,她的脚都稳得像“粘”在船上一样。

“张水琴比阿拉男人还要强。”

谈起张水琴,同村的渔民常笑骂,“咋有这么能干的女人啊,阿拉男人都被她比下去了。”

顶着八九级的大风浪,拉起海中的网具,男人都大呼吃不消,张水琴却眉头都不皱一下,能连着拉起几十顶网具。

在船上,几乎没有活能难倒张水琴,驾船、下网、拔网她样样都干,交易鱼货时,还要担当会计记账。

“在船上,她比我能干多了,我都听她的。”说起妻子,郑央定总是假装无奈地自谦,可任谁都能看出他心底的幸福。

7年前,因为老房子拆迁,张水琴和丈夫从四平搬到了冷峙,转而捕鳗苗。就在这里,半个世纪前曾出现过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老大—王惠菊。

一切都为了这个家

岱山有句老话:出门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连男人都叫苦的活,张水琴说当初下决心上船,就是为了多挣些钱,补贴这个贫寒的家。

同村捕鳗苗的渔民,一人一条船,他们夫妻两人一条船,能比别人多带近一倍的网具,收成好时,一年能赚个十多万。

每天清晨,四时起床,简单吃过饭后,张水琴和丈夫一起扛着近百顶网具出门,直到下午四时左右回家。因为船小,没有地方做饭,他们一天就吃两顿饭。

农历十二月到次年三月,是捕鳗苗的季节。其余时节,张水琴就和丈夫出海捕些杂鱼。一年下来,只有一个月是在岸上休息。

二十多年海上风浪的吹打,没在这个身材瘦小的女人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张水琴脸上总挂着笑容,开朗且有一种难言的豁达。

哪怕说起生死之间的惊魂一瞬,她的脸上依旧坦然。

“大货轮一开过来,掀起的浪有房子那么高,整只船都被打湿,阿拉网也来不及收,赶紧逃命。”

张水琴和丈夫捕鱼的海域临近国际航道,近些年,过往的轮船越来越多,“像一群野牛一样冲过来”,从不避让他们这些不起眼的小船。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张水琴说自己“魂儿都吓得从脚底出来了”,但回家休息一天,她依旧上船出海,自嘲说:女人生孩子生不怕,抲鱼人抲鱼抲不怕。

丈夫眼里她是好女人

海上溅起的浪花能打湿整条船,张水琴几乎天天穿着雨衣、雨裤,“倒省了买新衣服的钱”。

这个很久都没买新衣服打扮自己,从没用过像样化妆品,“说一句悄悄话,全村人都能听得到”的妻子,在郑央定的眼里比女人还女人。

“她多心疼老公嘞,侬忖也忖不到。”和张水琴一起补渔网的渔家妇女说道。

看着踏着缝纫机,认真缝补渔网的妻子。郑央定低着头嘿嘿笑着。

出门前,回家后,无论身体多疲惫,张水琴总会给丈夫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

一次,海上八级大风,收好网赶回家的夫妻俩,累得像面条一样。郑央定躺在床上就呼呼睡着了。

等睡梦中被妻子轻轻唤醒,抬头一看一桌饭菜正冒着热气。再看看倦容满面的妻子,他感觉“这辈子娶到这个老婆,值了”。

在村里,郑央定的穿戴虽不是最好的,却是最整洁的,“男人就要体面点”从不打扮自己的张水琴,却每天都要把丈夫收拾得干净利落。

记者看到,张水琴伏在缝纫机前,时而拿起线头在舌尖上润一下,时而在发角擦一下针。

她说,再过一阵子,又要出海捕鳗苗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