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观察 > 正文
关爱困境儿童不能错过“时间窗口”
www.fjsen.com 2016-11-22 12:22:54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一方面是“留守”数字的减少,而近日公布的另一数据同样引人关注——

10月27日至28日,在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提醒,在中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有4000万儿童,因为教育和营养等缺乏,处于高风险中。

“耽误不得,一年就是几百万孩子失去干预的敏感期、窗口期,必须从现在做起。”卢迈强调,错过他们的最佳干预期,对其大脑发育、认知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的数据,对中国城乡儿童(0~15岁)的贫困发生率(即生活在贫困家庭里的儿童比例)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共有约4000万贫困儿童,其中绝对贫困儿童1200万,相对贫困儿童2880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杜智鑫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儿童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贫血率、生长迟缓率、儿童发展指数(eCHI)等指标上,西部农村地区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阿兰娜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利用eHCI量表的测算表明,上海市、河南叶县、青海乐都区、云南寻甸县样本儿童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73、0.69、0.57和0.33。云南寻甸儿童发展指数得分仅为上海市的45%。意味着云南寻甸5岁儿童的发展水平尚不如上海市3岁儿童。

“我们说要公平,大学里要多招农村学生,但这方面的差距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卢迈指出。

哈佛大学卢春玲教授等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的数据发现,5岁以下儿童中,农村儿童发育迟缓、极端贫困、存在发育不良风险的比例分别为11%、17%、21%,而城市儿童的比例分别只有9%、10%和14%。

北京大学王晓莉教授等对贵州、山西6县0~3岁儿童的调查表明,2013年贫困地区的贫血患病率为44.1%,而全国平均水平为24.4%;贫困地区的生长迟缓率为16.2%,而全国平均水平为9.4%;贫困地区可疑发育迟缓率高达40.3%。

此外,调查地区40%的儿童看护人精神和身体状况很差,辅食的合格添加率只有16.7%。

北京大学刘承芳副教授等对陕西农村1800名3岁以下儿童及其照料者的研究表明,受访儿童中50%为贫血,29%存在机体或认知方面的缺陷;母亲外出打工给孩子心智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生长迟缓的比例更高。

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亲情缺失,他们在情感上常常处在“饥渴”状态,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乃至痛苦,度过难以言表的留守时光。不少留守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孤独、内向、敏感、逆反等状态。

“在农村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不少人从小就住校。在人生旅途中,他们是一群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期在中国西部山区任教,并编著《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的教师杨元松说。

至今无法忘记采访过的贫困村里的留守女孩。让记者记得的不只是她和年龄不符的弱小身躯,更有她那和年龄不符的冷漠语气,对于家庭、对于父母,话语中很难感受到亲情的温度。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尚晓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与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纽带变得松弛,孩子对父母的亲情相对淡漠。这将影响到留守儿童今后对自己孩子的培养方式,这一群体未来的核心家庭也会更容易解体,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