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待遇低、压力大 二孩时代来临儿科医生告急
www.fjsen.com 2016-03-02 10:27:47  张柳青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待遇低、工作量大成儿科医生逃离主因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测算,该院儿科门诊平均一位医生一个白天班(8小时)的接诊量达到60—80人,在换季和学生假期时,接诊数还会有所增加,最高一个白天班接诊量可达百余人。

就诊人数多而医务人员数量少,导致儿科医生的工作时长也相对较长。据粤东医院测算的数据,儿科急诊的医护人员一年365天,每天平均工作8小时,而儿科住院部的医务人员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也达到7.5小时。“这就意味着几乎全年无休。”潘开国说。

儿童病种相对单纯,以常见病为主。但因儿童自控能力较差,导致儿科医务人员工作相对繁琐,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比如说,在打吊针时,遇到成人病人时,只需一个护士执行工作,而儿童打吊针通常需要另外一个护士去帮忙。

此外,儿科辅助检查少,因按年龄、体重配药而用药量比较小,儿科医生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同时,儿科医患关系相对其他科室更为紧张。“一些患儿家属对病情不理解,但家长都十分疼惜孩子,就会产生医患矛盾,轻则投诉,重则谩骂甚至大打出手。”潘开国解释说。

“随着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儿童的看病问题也许将面临新的挑战。”对于为何会出现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廖新波认为这是多重因素导致的。儿科病的特点之一是起病急、病程短,更多的是靠医生的判断能力。廖新波说,这种“看不见”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认可,因此,儿科医生的价值就难以凸显。

廖新波说,儿科医生待遇低的问题,在基层显得更为明显。“这种情况越到基层越明显,也造成了儿科医生大多数只能在专科医院或大医院谋生,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可即使在专科医院或大医院,他们也只能是通过‘薄利多销’来维持较为体面的收入。正是由于不完善的‘市场’,医疗资源的配置无力、过度集中等,造成了当前儿科实际的缺员。”

■对策

优化从业环境提升职业吸引力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10万人,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就有1.4558个儿科医生,是中国的三倍多。儿科“看病难”是全国性问题。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发布,两部委将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力争到2020年,每省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此外,国家卫计委协同协管部门将从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开展儿童健康管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完善价格、薪酬等激励机制四项措施来缓解儿科就诊难的问题。

潘开国认为,恢复儿科本科招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才向儿科专业流动,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他认为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优化儿科医生的工作环境,是提升儿科职业吸引力的基础。

对于如何缓解儿科“看病难”的问题,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要考虑解决儿科医生的待遇与就业环境问题。”要想长久地把儿科医生留住,要多种举措并存。首先分级诊疗体系要建设起来,对病人进行分流。同时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价格结构。诸如手术费、门诊费、挂号费等体现医生价值的价格要提高,把大型设备的检查费用降低。“关键的问题是医生价值的回归。”●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