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利彩 发自北京 6月10日~11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在京分别主持召开部分省、市两级妇联主席座谈会和全国妇联执委、团体会员及有关方面同志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深化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改革听取意见和建议。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处在京领导同志参加座谈会。
“当许多思想在一起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耀眼的火花。推进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改革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希望大家直言不讳、畅所欲言。”宋秀岩一番真诚的话语鼓舞了与会同志。大家直奔主题,谈想法、摆问题、提建议,宋秀岩边听边记,不时插话回应,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改革的思路、办法和举措。
许多同志提出,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妇联组织要更好地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职能,必须加强源头参与、推动顶层设计,这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但这种参与应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不能因时而变、因人而异。
对此,宋秀岩表示赞同,她说,如何把妇联组织的源头参与上升为制度性安排,充分利用妇联组织参与协商民主的各种途径,反映妇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非常重要。目前,一些省区市通过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探索,应该大力推广。
有的同志谈到,妇女工作覆盖面广、交叉性强,很多工作需要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与配合。宋秀岩说,妇联组织要善于用不同的身份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善于用群众工作的办法把各层面妇女群众联起来,让妇女群众乐于参与到妇联工作中来,把妇女群众中的正能量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另一方面要善于用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的这个平台,去积极反映妇女群众的利益关切,推动解决妇女群众的实际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妇联组织面临着服务对象无限与服务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一矛盾将长期存在。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广大妇女群众从妇联工作中有更多获得感。
宋秀岩说,妇联组织要打开视野,扩宽服务妇女群众的渠道。要善于把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共性利益问题向党委和政府汇报,争取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把调研了解到的妇女群众需求设计成一个个项目,争取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同时,也要善于动员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好事。
许多同志提出,当代妇女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参与都已须臾不能离开网络、手机,对妇联组织如何团结凝聚、宣传引导、关爱服务妇女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应大胆探索“互联网+”模式,以提升新时期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宋秀岩说,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认识不到互联网的作用,不善于用互联网开展妇联工作,就很难更广泛、更有效地联系和服务妇女。妇联组织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推动工作方式、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把通过实体组织的联系与借助网络的联系有机结合起来,把提供有形的服务与网上无形的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妇女工作新格局。
有的同志分析了当前妇女群体分层流动的特点与趋势,认为以共同利益需求、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为纽带成立的各类女性社会组织是妇女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应积极探索扁平化横向联合的模式,加强对这些女性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通过组织化、社会化方式扩大对全体妇女的有效覆盖。
宋秀岩指出,通过女性社会组织去联系和服务更多妇女群众,是妇联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对于那些发育比较成熟、管理比较规范的女性社会组织,应及时吸纳为妇联团体会员,通过她们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工作空间;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可探索用兼职的办法吸纳到妇联工作队伍中来,以影响、带动和凝聚更多妇女群众。
妇联组织不仅要扶贫帮困,而且应把各层面妇女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半边天”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妇女工作既有发展性的、服务性的,也有预防性的、治疗性的,应打好“组合拳”;妇联组织内部要拆篱笆、撤围墙,谋划、部署、推进工作都应形成一盘棋;工作有没有影响力,既与活跃程度有关,也与显示程度有关,应创新宣传路径、加大宣传力度,让妇联工作在全社会有更大声音……大家从各自的角度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发言十分踊跃。
座谈会结束时,宋秀岩代表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处对与会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深化改革,是党中央对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提出的重大任务,既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也是妇联组织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妇联组织要抢抓历史机遇,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存在的不适应,针对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建设的难题,把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结合起来,不断将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的改革推向深入,更好地把广大妇女团结和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夯实党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为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作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