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封闭到自我超越 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人人都能够选择自己的未来。 陈雪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在“台中乡下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爸爸是木匠,妈妈做饭”。很小但安稳的家因为爸爸做生意失败而彻底改变,家里的生活瞬间从“田园式”切换到“吉普赛式”。“家里的冰箱家具被贴上了封条”,村里街坊邻居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债主。还债,成了一家人生活的要义。全家从此起早贪黑,居无定处。 好在那时正值台湾市场经济日渐繁荣,很多人都到街边或夜市摆摊赚钱。陈家因为在市场没有固定摊位,每天必须很早起来去抢占,即使头天凌晨两三点才真正收摊。 “很多时候就住在车子上,睡在箱子里。”在弥漫着蔬菜、水果、鸡鸭鱼等各种味道的市场,望着没有顶盖的箱子,小陈雪总是担心有人会爬进来而久久不能入睡。一大早,又被市场的种种嘈杂声叫醒。 作为家里的长女,陈雪从小就帮家里做生意。卖盗版碟、卖衣服等等。她就是那个“桥上的孩子”,来回穿梭于纷繁的人流,为分别在桥头桥尾摆摊的父母递零钱、传信息。在家里衣服摊前,她不仅要跟人讨价还价,还要睁大眼睛,警惕有人顺手牵羊,偷拿衣衫。 “妈妈,看你把我生得这么丑……”或许出于对自己“国字脸”和生存环境的不满,早熟的陈雪一直勤于功课。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考试第一名”的彩头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顾客和买家,还有某种不可名状的“羞愤”和动力。 多少次,在练摊的空档,她会开开小差,想象着一位珠光宝气的老奶奶走到她面前,笃定而激动地说;“你是我失散多年的孙女!” 而事实上,改变她命运的“老奶奶”正是她自己。 学生、长女、小贩、作家,种种角色,她都卯足了劲要做到最好。从儿时的自我封闭,后来的自我逃避到日渐达到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超越,陈雪说,她走了大约38年。 讲座中,陈雪数度提及父亲“勤奋”“坚韧”,而以往,成天只知道忙于生意的父母,曾让陈雪难以面对。 如今,对于当时感觉“好悲惨”的“破碎的童年”,陈雪说,现在看起来,“好精彩”!而对于自己现在能如此与读者互动,陈雪表示,这是她年轻时不能想象的事情。那时的她是“孤僻的”! 她在她的脸书上说,自己“可能微小、脆弱、缺乏自信、不够独立、善妒……但通过一次一次爱的学习,我们可以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不用躲藏、掩饰,但可以期待自己变得更坚强。” 做到这点,陈雪有她独到的法宝,那就是一直不放下手中的笔。 |
- 2014-09-05华人作家招思虹:“背”回一摞摞属于中国的历史
- 2014-09-05美华裔女作家分享移民经历 以作品传递华人视角
- 2014-09-05台湾作家王淑芬:不做花婆婆 要做阅读“敲门人”
- 2014-09-05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王淑芬:不做花婆婆 要做阅读“敲门人”
- 2014-09-04马华作家何乃健病逝 描写抗癌历程诗作将刻石碑
- 2014-09-04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王淑芬:不做花婆婆 要做阅读“敲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