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每从一个学生家里出来,我的心情就多了一份沉重……”
“4月17日,我带着晓玲与中心校多位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道深入城郊乡下村社区开展体验活动。在游戏中‘母子’携手,默契配合,其乐融融……”
“6月14日,前几天,我在学校同晓圆交流时,孩子说最想要的是葡萄,所以,晚上我特地为孩子买了葡萄……”
这是记者在“爱心妈妈”林金娇的日记中节选的文字。
林金娇是宁德柘荣县城郊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她常说,“我把关爱留守儿童当作一件善事来做,能为这些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多年来,林金娇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晓玲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一个。晓玲是柘荣县城郊乡仙山村人,3岁那年,一场人为的火灾让她脸部大面积烧伤。2008年,晓玲的父亲自首入狱,她的母亲带着两个妹妹远走他乡。
当林金娇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和晓玲结对子。一次,林金娇发现晓玲在操场哭得很伤心,说同学骂她丑八怪。除了批评“大同学”外,林金娇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她轻轻地在晓玲疤痕斑斑的额头上亲了一口,说:“孩子,不用伤心,有妈妈在!”就是这轻轻的一吻让晓玲止住了哭泣,眼里闪烁着惊喜、自豪的光芒。此后,林金娇一次次重复着为人母习以为常的“一亲一语”,这样的举动也让晓玲不再因为自己的外貌丑陋而难过。
像林金娇一样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爱心妈妈”还很多。据了解,自2008年10月启动“爱心妈妈示范员”活动以来,全市共有6000多名教师成为“爱心妈妈示范员”,4000多名爱心人士成为“爱心妈妈”志愿者。她们从经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细致入微的关怀,用真情和爱心打开了他们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文中留守儿童姓名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据市妇联统计,全市共有留守儿童近7万人,其中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有2万人。留守的孤寂、亲情的缺失,让这些孩子过早地承担生活的无奈……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我想除了“爱心妈妈”的付出之外,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守儿童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孙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