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一回 据考,“她”字已存千余年。约1500年前南梁顾野王撰《玉篇》中,就已有对“她”字的记载。那时,“她”的字形与现在完全一样,且字义也是与女性有关的,但却并非是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她”字是“姐”或“毑”的异体,在某些方言中是对母亲的称呼。在岁月流逝,“她”渐渐淹没于历史长河,成了使用极少的一个生僻字。或许,完全是偶然,“她”早早地就默默地存在着,且在字义和字形上,都显示了与作为汉语唯一第三人称代词“他”字的对应与关联。“他”“她”俩字,右边同样是“也”,且“她”字左边的“女”正好显示与“他”的男女差异。所以就字形字义,“她”字对使用汉语的广大民众来说是清楚简单、易于认同接受的。然而,将此偶然转变为必然的,是汉语与其他语言的遭遇,引发了翻译问题及其困扰。 最早受翻译困扰的是来华传教士。原汉语代词仅一“他”字便包揽了全部第三人称,与显现男女物差别的欧洲代词不同。当传教士把欧语教义译为汉语时,不得不在“他”旁边加上小字,写成“他男”“他女”“他物”。之后有中国译者亦采取了“他男”“他女”“他物”的方式。这对于历史深远、构陈缜密优美的汉语来说,实不伦不类,差评四起,真的难看。这一状况,按美国后现代哲学家巴特勒所说,因“性别”具外来性,当进入其他语言时即面临翻译问题。 对此,一种情况为避免变动,人们拒绝将性别符号引入语言;另一种情况是把某一种语言普遍化,无视与其他语言的差异。这两种情况都预设了某种单语主义。简单说,单语主义就是仅将某一种语言当作安身立命之地。而实际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永不属于你。语言有自己的生命,它总要超出任何个别使用者。因此,必须告别单语主义,正视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将语言(符号)设想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持续差异化的结构。 百年前,“她”字直接针对的就是翻译问题及其困扰的解决。当时多样性差异化已叩响了汉语之门。等待千年,“她”字终于出场了。当语言可面对现存多样性、差异化世界时,人便有可能发现更适宜的栖居。 |
- 2019-07-01韩国统计厅:9年后韩国女性人口将多于男性
- 2019-06-27美国南加大前校医涉嫌性侵案被捕 受害女性达上百人
- 2019-06-26永安国寿联合永安妇联举办“关爱女性健康”保险宣传培训讲座
- 2019-06-26泰宁国寿举办女性安康保险宣讲会
- 2019-06-262019日本国家公务员考试 综合职位合格者女性首超3成
- 2019-06-24关爱女性健康,保险为爱护航——中国人寿霞浦县支公司开展“关爱女性安康”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