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观察 > 正文
减轻妇女负担促生产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期对妇女问题的认识
www.fjsen.com 2018-11-12 10:18:49  杨玉静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办缝纫社

当时陕北农村妇女背负着双重负担。白天出工挣工分,晚上丈夫和孩子都睡了以后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很是辛苦。看到当地农村妇女的生活负担,习近平从实际出发,想办法为妇女减轻负担。他办了一个缝纫社,请手艺好的妇女在缝纫社专门做衣服、缝补衣服。通过这种社会化的劳动分工,有人专门做衣服缝补衣服,其他妇女就可以把做衣服的时间省下来,上山劳动挣工分。缝纫社的人虽然不用上山劳动,但一样可以挣工分。社员则用工分来支付裁缝的报酬,比如做一件上衣用5个工分,一件下衣用2个工分。裁缝做得越多,得到的工分越多。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解放妇女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妇女也不用晚上熬夜缝补衣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妇女的家庭负担。对当年在缝纫社工作的村民进行访谈得知,当时缝纫社有两台缝纫机两个人,去做衣服、改衣服的村民比较多,却还是无法完全满足村里人的日常需求。但这一做法的初衷确实是为了解放妇女生产力,减轻妇女生活负担,对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具有特殊意义。

办磨坊

磨面也是当时农村妇女一项主要的家务活儿。20世纪60年代,梁家河村民加工粮食主要使用的还是石磨、石碾等原始工具,靠人力推10斤、20斤的粮食就要一两个小时,费时耗力、非常不方便。农村妇女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匆匆忙忙磨点面再上工去。习近平用县上奖励给他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换了一台磨粉机,为村里开办了磨坊,免费为村里人磨面,大大节省了磨面时间。梁家河村民梁玉忠当年在磨坊负责为村民磨面,他说早上村民上工之前把粮食放到磨坊,晚上收工后把磨好的面带回家,非常方便,而且全是免费的。开办磨坊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而且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尤其是对妇女来说,减轻了磨面这一生活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有些事情还特别考虑了妇女需求,解决了当地农村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不仅有利于减轻妇女生活负担,解放妇女生产力,也适应了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的需要。如果说梁家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那么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妇女问题的认识也在此萌生。

(作者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18VSJ105)阶段性成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