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上海浦东:十年打造“枢纽型”妇联组织
www.fjsen.com 2017-03-15 11:08:02   来源:中华女性网    我来说两句

“乐龄模范妇女健康促进”项目在开展服务老“三八红旗手”活动。

“扶上马”后“送一程” 女性社会组织释放服务“大能量”

上海浦东:十年打造“枢纽型”妇联组织

编者按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让基层充满活力,根本在于社会参与、群众支持,必须有一大批活跃的社会组织,让其来承担社会事务。

近年来,上海浦东区妇联积极探索群团工作社会化运作机制,以“枢纽型”组织为定位,以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项目合作为载体,凝聚社会力量,拓展服务功能,畅通诉求渠道,特别是在女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引导、扶持方面进行了努力实践,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丁秀伟

■ 徐慧玲

“2个小时的倾听,感觉自己像手机一样一下子强有力地充满了100%的电。”“竟然存在这样的女性群体,你们太棒了,必须点赞和加油!”一些白领女性在参加了由“张江O2O丽人之家”举办的“创业她思考”论坛后热情留言。

“张江O2O丽人之家”是上海浦东新区较有影响力的女性社会组织,为吸引、服务张江园区近17万名女性人才,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开创了浦东第一个设在开发区里的“妇女之家”——“张江O2O丽人之家”。两年来,“张江O2O丽人之家”举办了“有型有素讲堂”“妈妈有约”亲子联谊、“健康有约”健身养生、“交友面面观”单身交友和“丽人公益行”五大板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平台运作,线下组织活动50多场、服务超过16000余人次,以服务凝聚引领白领女性。

“张江O2O丽人之家”只是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孵化、培育、引导、扶持女性社会组织的一个缩影。自2007年开始,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十年磨一剑,将自身打造成“枢纽型”妇联组织,以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项目合作为载体,推动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社会组织发育壮大并与之合作,同时吸引和凝聚了专业社工、巾帼志愿者、专家学者等人才,形成为妇女儿童家庭服务的合力,把269个项目送到社区,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超过220万人次。

“扶上马”还“送一程”,多管齐下浇灌女性社会组织

过去工作好不好,领导说了算;现在项目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孵化培育的社会组织大多是因需求而生,因项目而兴,需求来自基层一线,项目本身比较实在。

区妇联自2007年开始探索项目化管理,在培育社会组织和开展合作方面走过了10年历程。

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前五年是第一阶段,也就是2007年~2011年,主要是侧重内部的项目化运作。2007年开始区妇联机关尝试项目化管理,项目负责人由区妇联机关同志担任,到2008年拓展到基层妇联组织,发动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参与项目承接,到2009年尝试由注册在区妇联的女性社会组织参与申报和承接妇女工作项目,妇女工作运作机制的项目化定位逐渐明确,一大批“不在编”的妇女工作者开始崭露头角。

近五年是第二阶段,也就是2011年至今,更自觉地将项目化运作由体制内转向体制外。从2011年起,每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妇联面向全社会发起“浦东新区妇女儿童家庭公益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广泛开展社会需求调查和社会力量动员,区妇联机关同志的角色从“项目经理”向“项目督导”转变。

从女性社会组织破土而出到成长成熟,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不仅提供了“土壤”,而且还提供“养料”,不仅“扶上马”,而且还“送一程”。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一方面委托浦东公益促进会为社会组织提供一站式的指导服务,通过活动监测、阶段评估、个别咨询、课程辅导等,帮助项目团队落地社区,小到文案整理、计划执行、活动实施,大到资源整合、团队运作、愿景规划,引导社会组织实现自身良性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在项目设计中凸显性别视角和“妇”字特性,使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妇联的功能设定、服务对象的需求、项目预期的社会效益相契合,实现社团所做即是妇女儿童所需、妇联功能所在。

此外,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在实践中注重抓“领头雁”,有意识地发现、凝聚、培养一批热心公益、能力出众、在妇女群体中有影响的带头人。

比如,基层妇联干部——川沙新镇原妇联主席邱凤英;专业社会工作者——家政协会会长张琴英;专家型女性领袖——心理学专家刘晏华,通过开展女性社团领袖联谊,建立“社会组织领袖沙龙”,定期召开社团领袖头脑风暴研讨会、疑难案例分析会、信息发布会等,实现与妇女代表、妇联执委、女性社团、社会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且通过培育一批社会组织,承接一批政府事务,带动一批志愿者。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完善了从策划、评审、立项、实施、督导、评估直至项目可持续研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流程,建立以项目评估为目标,资金使用为主线,任务进度监控为抓手的社会组织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系统。

如今,一大批有特色、有理想、有实践的社会组织在上海浦东妇联的支持下得到孵化和发展,填补了很多社会服务领域的空白。

“一花”引来“N花”开,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较早有意识地按照项目化的思路孕育社会组织,指导每个女性社会组织依据自身资源优势、社会需求设计、开发项目,逐步形成特色工作品牌,待这些社会组织生根发芽后,逐步引导其走向专业化、社会化。”上海浦东新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

如今,上海浦东新区妇联与社会各方联手打造的不少品牌项目已经走出浦东、走向全市。比如针对浦东老龄“三八红旗手”度身定制的服务项目——“乐龄模范妇女健康促进”项目,现已从浦东新区推广到全市范围。

“乐龄模范妇女健康促进”项目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服务体系,例如针对65岁以下、65岁到80岁以及80岁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老人,项目提供分类服务。除了理发、扦脚、推拿等日常服务以及上门家政服务等日常照料外,项目还完善了包括健康咨询、精神慰藉、社会支持在内的系统服务体系。一位92岁高龄的“三八红旗手”激动地说:“我们没有被遗忘、没有被抛弃,当年的付出值得!”

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人才促进会是最早成立的浦东新区女性社会组织,被比喻为“一朵金花”。此后,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志愿者协会、上海浦东新区女带头人协会、上海浦东新区家政行业协会等九家女性社会组织相继成立,浦东新区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从“一朵金花”独秀变成了“九朵金花”争艳。

在“九朵金花”的带动下,凝聚在妇联周围、合作从事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也越聚越多,已然成为了小有规模的“百花园”,累计培育、孵化、扶持的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组织达到24家。

妇联女性社会组织功能从单一到多元,针对新形势下妇女群体和妇女需求多元化、多样化、小众化的特点,区妇联有意识地凝聚众多专业化的社会组织,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以多对多”的服务,功能涵盖法律服务、反家暴、亲子教育、特殊家庭关爱、社区家长学校、素质能力提升、中医保健、重症康复、心理健康、退休“三八红旗手”关爱、特殊群体关爱和青年交友等方方面面。

截至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累计已有206个项目落地社区,打造了“幸福家庭·心灵驿站”“知心大嫂”“帼农品牌”“女性幸福力学堂”等一系列覆盖广、品质优、落地好、点赞多的妇联品牌。

项目化运作向基层妇联推动

“为了深化和拓展妇女儿童家庭服务项目化运作,重点把项目化运作机制由区妇联向基层妇联推动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上海浦东新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区妇联在实践中,比较注意将社会组织的触角和影响逐渐向街镇和村居延伸、扎根、辐射。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浦东新区对两级妇联干部开展了项目督导培训,妇联组织实现从项目执行者到项目督导者的华丽转身。此外,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十分注重投入保障,不断健全区级和街镇两级妇联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把费用纳入预算,实行契约式管理,并引入第三方评估。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浦东新区妇联会拿出总经费的87.5%,投入区项目27个和街镇项目36个,共计63个项目,全部在街镇“家中心”和居村“妇女之家”开展,预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100万人次,覆盖单亲家庭、低收入家庭、白领女性、农村女性、独居女性老人、智障妇女儿童、失独家庭、失能老年女性、近视肥胖儿童、在校学生家长等各类群体。

“下一步还将发挥好街镇的平台作用,引导街镇妇联直接与社会组织对话合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我们要切实从自发走向自觉,大力推动更多的创新案例在面上推广开来、更多的社会组织在基层扎根辐射,真正让‘盆景’成为‘风景’,让社会组织在浦东根深叶茂、更有活力。” 上海浦东新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