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创新推进会交流发言摘编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工青妇要探索以多种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组织,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组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以提高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扩大有效覆盖为目标,在巩固按行政区划、依托基层单位建立组织、开展工作的同时,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成员发展、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的方式。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妇联改革方案》也明确提出重点抓好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建设。
作为妇联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如何在妇女群众中做到“一呼百应”,实现在区域内不拘一格建组织、打破藩篱纳人才、突破条框扩服务,已成为基层妇联组织持续提升工作活力的内在需求,更是妇联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在9月21日~22日召开的全国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创新推进会上,各地妇联组织在交流发言中带来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调研思考、试点成果,总结经验的同时,也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带来诸多启示。
天津市妇联
多元、精细、有效地提供服务
如何适应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和妇女流向的新变化,打破妇联封闭运行模式,推动组织设置向开放式、网格化覆盖,吸纳方方面面有影响、有能力的优秀女性参与到妇联工作中来,加强妇联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使妇联工作进一步融入基层,多元、精细、有效地为妇女群众提供服务,是天津市各级妇联组织近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各街乡镇妇联组织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开放式的工作手段,体现妇联工作通八风、通人和的通达特点。通过统筹,使妇女工作目标机制、活动内容联通;区域内妇女组织形成良性互通,实现了资源合、力量聚、服务融。
妇联工作创新的出发点是服务妇女群众,落脚点是为妇女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区域化妇联组织建设,就是要提升基层妇联组织统筹服务能力,服务效能。广泛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开辟服务途径,聚焦为民服务。
为巩固拓展区域化组织建设工作成果,天津市妇联将进一步推动妇联组织创新发展,拓宽联系妇女的渠道,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切实推动妇联组织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河北省妇联
“四个一”工程扩覆盖
河北省妇联通过在乡镇妇联实施“四个一”工程,扩大了基层组织覆盖,为推进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健全一个组织——依章换届健全乡镇妇联执委会。省妇联制定《关于加强乡镇妇联建设的意见》,要求乡镇妇联设主席1人,人选从乡镇党政班子中的女干部中产生;设专职副主席1人,人选从乡镇在编优秀女干部中产生;设兼职副主席和执委若干人,人选从辖区有威信、有热情、有特长的优秀女性中产生,建起15人组成的乡镇妇联执委会,两年内乡镇妇联将全部完成换届。
壮大一支队伍——招募人员壮大乡镇妇联专职工作者队伍。省妇联明确提出: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妇联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人口在3万人以内的,不少于3人,专职人员从乡镇内部在编人员中调剂,不足部分,推动财政出资招募当地女大学生补充,每个乡镇招募1~3名。
建立一个阵地——资金支持建立乡镇“妇女之家”。指导乡镇建设室内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包括妇联办公室、妇女维权站、展示室及妇女培训室在内的乡镇“妇女之家”。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妇联服务窗口,倾听妇女心声,了解妇女诉求,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提供致富信息、急难帮困、心理慰藉等服务。
完善一个机制——强化管理完善乡镇妇联工作机制。换届后的乡镇妇联,分别明确了专兼职主席和执委的工作职责、项目领办及分线包片任务。
江苏省妇联
全覆盖 广吸纳 动态开放
江苏省妇联秉持区域统筹的理念,突破传统纵向组织模式,创新基层妇联组织设置,逐步形成以乡镇(街道)妇联为核心、村(社区)妇联为基础、妇联团体会员和其他女性社会组织为两翼的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妇联组织体系。
省妇联积极推动在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健全妇联组织架构,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使妇联组织和工作有效渗透到不同区域妇女群体中。综合运用新媒体资源,探索建立覆盖广泛、特色鲜明、互动活跃的网络妇联,已探索成立市县两级网络实体妇联30多个。
着力把妇女儿童之家打造成妇联基层组织的工作中心、服务妇女儿童的服务中心和基层妇女儿童的活动中心。针对城乡社区留守流动儿童、单亲贫困母亲、空巢老人等重点关注人群,实施妇女儿童之家公益社工服务项目。组织女性社会组织定期走进妇女儿童之家。试点女性社会组织成员与妇联干部双向兼职模式,将各类女性社团领袖、骨干吸纳到妇联组织,将符合条件的女性社会组织吸纳为团体会员,把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女性负责人吸收到妇女工作队伍中。
浙江省妇联
聚焦问题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妇联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查找短板、聚焦问题、锐意改革,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改进组织设置,构筑区域化基层妇联组织格局。推进“两新”组织妇女组织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新领域的妇女组织12万个,覆盖率达80%,各地还在女性集中的各类园区、商圈楼宇、特色小镇、专业市场等领域,通过单建、联建、挂靠、建“妇女之家”或妇女小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基层妇联组织的覆盖。推进功能性妇女小组建设。立足于妇女流动的新变化和社会变迁的新环境,以兴趣爱好、劳动生产、公益服务、文化活动等为纽带,建立各类新型的功能型妇女小组,并将其纳入基层妇联管理体系。引导建立“群”组织。依托互联网,形成以妇联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为主,各类“工作群”和“社交群”为辅的网络工作平台,构建新型的“服务网+联系网”网上妇联。扩大组织成员,壮大基层妇联工作力量。明确要求各地要立足本地实际,做好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探索建立乡镇(街道)妇联团体会员制度。
山东省妇联
确保“干事”力量不断壮大
山东省妇联以拓展组织覆盖、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妇女儿童家园+”建设、落实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为抓手,整合区域资源,加强顶层设计,下移工作重心,推动妇联区域化建设创新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
在农村,探索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建妇女组织。在城镇,探索在商务楼宇和外来务工妇女集中地、文化广场等建妇女组织。在全省普遍开展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目前,全省共选聘乡镇(街道)、社区妇联兼职副主席1.3万人,新增执委1.27万人,新增村妇代会成员10万余人。社区妇联兼职副主席中,楼栋长、网格长占20%左右,女干部、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各类女性组织负责人、有专长的女性居民各占10%左右。探索建立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教育培训。
在村(社区)实现“妇女之家”全覆盖基础上,推动“妇女之家”向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延伸,全省其他领域建“妇女之家”3391个。探索建设“特色妇女之家”,通过妇女群众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特色服务。
基层妇联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解决基层妇联工作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2015年,全省乡镇(街道)妇联工作经费达到6308万元,镇均3.3万元。
湖北省妇联
“1+N”模式转变工作方式
2014年以来,湖北省妇联加大乡镇妇联组织改革力度,创新组织设置,改进干部选配方式、培训方式和管理模式,转变工作方式,全省乡镇妇联组织活力进一步显现,服务妇女群众成效进一步增强。
妇联组织区域内统筹。将依托行政系统设置妇联组织与依托区域、行业、协会和妇女集中的场所等设置妇联组织结合起来,全面推行以传统妇联组织为核心,以妇女社会组织、“他组织”、微组织、自组织、网络组织等为依托的“1+N”区域化妇联组织体系建设,提高了乡镇妇联组织的区域统筹能力,提升了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
妇联干部区域内统配。2016年,在应换届的902个乡镇同步开展妇联换届工作,提高妇联主席由党政班子成员兼任比例,同时增配2名以上兼职副主席,并配备1名妇联干部,执委中要增加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机关事业单位代表所占比例控制在30%以内,体制外优秀妇女代表所占比例要达到70%以上,执委人数要由现在的平均6人增加到15人以上。
项目清单区域内统建。全面推行乡镇妇联履职项目清单管理,全省乡镇妇联在办公室、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妇女网、QQ群和微信群、妇女较集中的广场等场所公开了本级妇联的组织网络图、工作职责和年度任务,公开妇联主席、副主席、执委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清单,公开展示本年度本级妇联所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和活动,接受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妇女群众监督和评议。
广东省妇联
外联内拓打造新格局
通过妇联区域化建设,广东省逐步形成了以辖区妇联组织为主体,以“妇女之家”为平台,以“妇工+社工+志愿者”为中坚力量,以妇女代表常任制为联系机制的覆盖体制内外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区域化妇联组织工作体系。
以乡镇、街道妇联换届为契机,通过组织覆盖将各行各业的资源与妇联工作有效联结。根据同一乡籍流动妇女从业性质相近、居住地集中的特点,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
通过提升妇联干部待遇、突破身份限制选拔妇联干部等方式,紧密联系联合联动本区域内优秀妇女代表,使妇联队伍不断壮大,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是推选各领域优秀女性担任妇联兼职副主席或执委。二是将区域化妇联组织覆盖到村民小组、商务楼宇、“两新”组织、社工机构、流动妇女集中地等领域。三是提升妇联干部待遇。全省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全部进入同级党委班子,享受同级实职待遇。
2011年以来,广东省妇联以项目化推进“妇女之家”建设,争取省财政3900万元建设1000个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分布在最基层的村、社区和工业园区、广场文体组织、专业市场、“两新”组织等妇女集中领域,搭建妇联区域化工作阵地,带动并指导全省6863个省、市、县“妇女之家”示范点更有效发挥服务功能。大力建设“网上妇女之家”,让妇女群众能在网上找到妇联组织、参加妇联活动、得到妇联服务。
陕西省妇联
源头推动 强基固本
近年来,在全国妇联的精心指导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妇联通过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实现镇街妇联组织“三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源头推动,加大保障支持。采取党组成员包干负责、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等多种途径,持续推动妇女人均“一元钱”政策落实,并明确提出向基层倾斜的原则。积极推动将镇街妇联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不低于1万元。联合省委组织部出台妇联组织按期换届文件,推动督促镇街妇联依章规范建设。抓住党政班子集中换届契机,推动镇街妇联主席待遇落实,促进镇街妇干成长进步。
项目带动,强化阵地建设。将项目重点由村社区向镇街转移,精心制定了镇街妇女之家建设标准,把乡镇纳入“妇女之家”民生项目。新增“网上妇女之家”平台内容,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提升服务水平。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省、市、县三级示范点覆盖全省80%镇街的目标。
多措促动,壮大工作力量。要求各级妇联配备兼职副主席,人数至少与现有专职副主席数量相同。目前,106个县(区)中,32.1%的县(区)所辖镇街妇联已完成兼职副主席配备,年底前将全部配备到位。探索“妇联+N”工作模式,构建“妇联组织+社会组织+巾帼志愿者队伍”的基层妇女工作格局。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妇联
以区域化建设实现重心下移
土默特右旗从2015年底开始实施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试点工作,从“建组织、扩队伍、强服务”上入手,形成了以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为基础,以“妇女之家”为平台,以专职妇联干部为骨干,以兼职和挂职以及社会工作者、巾帼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为依托,建立覆盖体制内外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组织架构。
土右旗从传统的行政组织架构“圈子”中跳出来,将组织覆盖由内部拓展到区域内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包头市妇联、土右旗妇联、乡镇妇联逐级下派干部到基层挂职的交流机制,促进妇联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向下;扩大体制外妇女进入班子的比例,通过推选担任基层妇联兼职副主席或执委,壮大基层工作力量,彻底解决了“倒金字塔”问题。
突破行业条块分割的局限,引导带动基层的女能人、女带头人、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各行业女性骨干纳入村级妇联组织,担任兼职副主席或执委。推动妇联组织纵向覆盖到村民小组、文化广场和兴趣小组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元,横向拓展到党政机关和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流动妇女集中地等领域,实现区域化和网络化管理。
以提高乡镇妇联主席待遇为突破口,以强化目标考核管理为切入点,建立专兼职副主席、执委由所属行业机构妇联组织和区域化妇联组织“联管”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妇联主席由本级党委和上级妇联“联管”,实现妇联干部队伍结构的最优化。
选任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热爱妇女工作的8名乡镇妇联主席,并全部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享受实职副科待遇,实现乡镇妇联主席专职化。建立乡镇妇联工作经费纳入旗财政预算的机制,确保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为妇联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了区域化妇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妇联主席定期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妇女组织活动开展、资源使用和力量调配等方面的整合联动,实现区域化妇联队伍作用发挥最大化;建立了区域化妇联轮值主席制度,由专兼职副主席、执委组成轮值主席团,由轮值主席结合自身所在界别的行业优势,按月召开轮值主席会议,围绕中心提议并组织策划活动,形成推动妇联工作的整体合力,实现专兼职副主席、执委作用发挥最大化。
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将各级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管理,提高妇建工作在党建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建立妇联干部星级定档、分类分级考核等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和末位淘汰等刚性倒逼管理手段,形成了年初思路考评定目标、年中过程考评抓落实、年底成效考评比业绩等一整套考核管理体系,确保妇联干部“有位更要有为”。注重把考核的“指挥棒”交给妇女群众,把妇女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实现妇联工作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区域化妇联工作职能下放、重心下移,推动区域化妇联干部队伍主动作为、创先争优。
为满足妇女群众多样化需求,土右旗充分发挥专兼职副主席和执委作用,找准活动联办的结合点,构建起内外资源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联手推动的有效机制,以多样化的区域服务激发妇女发展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