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观察 > 正文
多元化家庭背景下,如何平衡家庭关系?
www.fjsen.com 2016-09-19 10:22:49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国际家庭日上,一家人在北京地坛体育中心举行的“家庭新思”足球赛中齐心协力搬运足球。 (资料图新华社发)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丁秀伟

□ 韦彩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国家政策等种种因素都在影响家庭的变迁,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家庭,家庭规模变小等,现代家庭类型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该如何平衡家庭关系,维系家庭和谐?近日,在第六届沪台妇女文化周沪台家庭变迁论坛上,上海社科院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了数十位来自上海和中国台湾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社会家庭政策和代际变迁的问题。

夫妻间冲突不要逃避或是借助他人,而应面对面解决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副所长周玉慧表示,如果把夫妻冲突当成一种压力的来源,而如何面对这种压力往往才是关键所在。有些夫妻遇到矛盾,喜欢找亲戚朋友,婆婆、妈妈等人来帮忙,其实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应对婚姻冲突的策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有直接或间接、单向或双向区分,最好的方法还是比较直接、比较双向的去考虑彼此。

在周玉慧曾做过的一个名为“行动者-伴侣互依模式配对”的研究中,夫妻双方互动会产生两种效果:行动效果,即“我做了什么,会对我自己产生什么影响”;另一个是伴侣效果,即“我做了什么,会对我的另一半产生什么影响”。从2014年5月到2015年9月,她共收集了342对夫妻的信息,请他们回答各类问题,例如:你们之间是否存在价值观念的不合?你们如何看待金钱?你们商量过如何供养父母吗?

结果发现,丈夫与妻子其实差不多,当冲突事件比较多的时候,通常他们理性沟通的次数就会减少,他们会采取间接逃避、吵闹或是请别人来帮忙等方式来解决,这样的婚姻品质往往也不好。争执外求对于婚姻品质来说是负面的,这是一种间接的逃避,倒不如直接而温和地面对。理性沟通,可以促进婚姻品质的提高,通过逃避或是期待他人来帮忙,都是不好的。研究还发现,妻子作为行动者或是伴侣,对婚姻产生的影响比丈夫强,冲突的主导在于妻子。

“两扇门、一碗汤”是现代许多家庭理想的居住模式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表示,中国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随着工业化发展,家庭逐渐被核心化、小型化,反而出现了代际关系的愈加紧密。

她提到,研究中的受访者在被问到“你的理想家庭生活模式是什么?”的时候,很多人表示,希望两代人之间最好能分开居住,即使是同一幢楼也还是要分开,但不能离得太远。

“两扇门”的好处,一来还能关起门有个抱怨和吐槽的空间;二来有自主决定的可能性;而“一碗汤”的距离表示互相之间不能离得太远,代际之间还有相互照顾的需要,这是理想的居住模式。

沈奕斐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年轻的夫妇希望父母能帮助自己育儿是因为现在科学育儿压力非常大,有的人表示请不起保姆,有的人认为保姆不值得信任。孩子要进托儿所最小是18个月,这期间怎么办?高强度的工作和发展压力,就算孩子上学了,可是三点半放学了,五点钟不见得下班,中间这个时间又怎么办?这个压力不是简单的通过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需要家庭协助解决。

研究访谈也包括父母们,调查人员问他们“为什么你去帮助孩子,你可以很好地过自己的人生?”

来自农村的父母会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我不帮带小孩,以后他不养我的老。有的父母说自己是有钱的,但如果在家里生病了,谁把我从家里送医院里去?即使有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另外,情感上的依靠,天伦之乐是中国非常传统的需求,那是我们很喜欢的状态,是我们的幸福感来源。最后就是面子,如果到老的时候,你的子女都不想来看你,你没资格带自己的孙子,在面子上很失败。

沈奕斐表示,这四点是支撑父母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的原因。

“管”与“被管”是华人社会代际相互依赖行为的表现

台湾东吴大学社会系教授吴明烨从“管”的概念探讨成年初期的亲子关系,她认为,在华人社会里,父母教养孩子不是为了个人而已,而是为了家庭。管教反映出一种关系——亲子关系、代间关系,反映出来的就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她说,代间支持最常用的理论之一是连带理论,父母支持小孩子,主要是情感因素,也是一个投资,投资子女将来可以获得回报。以亲代回馈的方式来说,西方的理论观点里面,代间的支持是以向下支持为主的,父母支持小孩事实上是一种投资,子女在不同的阶段里,各人不同的条件也会影响父母对他支持的程度。父母对成年子女支持的方式大概有几种,情绪支持、忠告、处理生活财务支持等内容。这个问题过去谈论的较少,现在父母的寿命延长之后,中年父母有体力有意愿去帮助子女,有能力提供给小孩子帮助。这个是当代和过去很不同的现象,反哺的文化,不仅是向下支持,相对也有向上支持的现象。

另外“管”,对西方来说,子女成年以后父母很少管他们。在华人社会,父母不管表示关系有点问题,管和被管被视为是代际相互依赖行为的表现。

老年人对子女的情感因子女数量及性别而有所差异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汶蓉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父母表达了情感上的不满足,而不是缺钱或者生活照顾,情感因素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甚至是决定因素。

基于2012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数据,她指出,老年父母总体上对子女的积极情感显著大于消极情感,但代际情感在不同地区、子女数量和性别上存在差异。

其中,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表达了更多的消极情感和矛盾意向;与儿子相比,父母对女儿的积极情感更高,消极情感更低,矛盾意向更少;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父母的消极情感和矛盾意向都更高。

具体来看,独生女儿的父母对子女的积极情感最高,但消极情感也不低;独生儿子的父母的情感满意度最低,积极情感低于女儿,而且消极情感和矛盾意向却相对最高。两孩家庭,父母表达的积极情感与独生女儿父母差不多,但消极情感和矛盾意向却显著更少,综合起来情感满意度最好。在多孩家庭中,父母虽然对儿子的积极情感也低一些,但对女儿的情感更表现出一种淡漠状态,父母对女儿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矛盾意向都显著更低。比较可能的解释是,家庭中有好几个子女的话,父母倾向于把一切都给儿子,女儿受关注度较低,父母对女儿的付出和期望都更低。

为什么不同的家庭父母会有不同的感受?刘汶蓉告诉记者,从实际的代际支持来看,父母对子女的日常家务帮助会显著影响父母的代际情感满意度,父母给子女钱影响不大,但家务支持有显著负向影响。数据显示,一孩家庭,父母付出最多,得到的最少,父母给子女的金钱和日常家务支持都是显著更多,最“不划算”,所以不满意。多孩家庭的父母相对“最划算”,获得与付出的差额最大,相对获得的最多。两孩家庭,代际经济往来方面,虽然也是父母给的更多,但差额不那么大,且家务支持是子女给予的更多,所以满意度也较高。

“给予能力更高的父母,他的矛盾情感更高,这个结果从不同地区的比较也可以看到。”刘汶蓉说。例如,江浙沪的父母,他们的矛盾情感就多,矛盾意向多,因为付出的太多,和西北地区相比,西北父母没有能力给子女那么多,反而在情感上更满意。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