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8日到6月1日,北京中国儿童中心成了孩子们创意大释放的“作坊”。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参加“画个世界你尝尝”3D煎饼创意手工坊活动、“画出甜蜜的家”3D巧克力打印活动、“我的迷你小世界”创意微景观制作活动、Autodesk公益课堂活动等。 这些只是今年“六一”活动丰富多彩内容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各级妇联组织探索实施多种方式、创新工作思维、促进和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努力。 支持关爱儿童早期发展 张秋菊和丈夫5年前从福建来到湖北宜昌。目前一家四口租住在中书街社区,靠打工为生。 虽然是外来流动人口,但张秋菊夫妇一直坚持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张秋菊5岁的大儿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小儿子刚刚3岁,眼瞅着就要上幼儿园了。为了孩子的早教问题,张秋菊夫妇没少操心纠结。游乐场、早教中心收费贵,经济拮据的小两口很少带孩子到游乐场玩,也不得不放弃早教,大儿子直接就上了幼儿园。令张秋菊感到高兴的是,小儿子赶上了一个好机会。 中书街社区一共有流动人口400多人,流动儿童30多人。2014年5月,全国妇联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ECD)落户中书街社区,成立儿童亲子之家,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亲子教育活动。 在儿童亲子之家80平方米的空间里,张秋菊和小儿子度过了近一年半的快乐时光,ECD项目给张秋菊这样的流动人口家庭带来了希望。 帮助父母实现伴随孩子成长的心愿,是各级妇联组织的使命和努力所在。 全国妇联儿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特有优势,认真履职尽责,配合政府部门,联合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尽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切实有效的关爱服务。 志愿者成了家教好帮手 发挥群团组织关爱服务优势,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各级妇联人一直在路上。 在杭州市江干区,目前共有各类家长学校277所,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队9支,50名专兼职人员活跃在基层,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全区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8%。 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区妇联积极整合市区两级讲师团力量,为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提供指导工作专题培训,并采取活动讲座、示范观摩、专题辅导、交流座谈、现场分析等多种形式,利用菜单式服务,量身打造家庭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基层家教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黄慧芳老师从成为志愿者开始,共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150场,每年备课宣讲时间200小时,宣讲的地点有社区、幼儿园,也有民工学校,惠及2万余家庭。杭州市不少家长每到周末都会带孩子前来咨询。黄惠芳开设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责任”“关于隔代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励志、感恩”等课程大家都很爱听。 家庭服务中心向家长传递正确育儿理念 “那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把我的书抢走了,我没有打他们,也没有和他们闹别扭。因为我想起妈妈告诉我的,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老师,不能打小朋友……” 分享这段话的小朋友叫石健杭,是河南漯河市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每周一次的“向日葵”亲子成长营读书分享会上,他的这段分享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两年前的石健杭是个“小麻烦”。由于爸爸经常出差,妈妈工作也很忙,石健杭由奶奶照顾。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他上学后无法很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行为难以约束,老师和同学都很头疼,无奈之下,学校只能勒令他退学。 儿子被所在的学校劝退,其他学校也不愿接收他就读,石健杭的妈妈只好来到漯河市“幸福沙澧”家庭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在家庭服务中心的半年时间里,老师通过书籍、光碟等方式将家庭教育理念不断传递给石健杭的家长,还从生活细节中教导石健杭的奶奶和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问题。 为帮助更多妇女,漯河市妇联将“幸福沙澧”家庭服务中心的“玫瑰花”婚姻讲堂、“幸福花”心灵工作室、“向日葵”亲子成长营等服务向外拓展,推向市直单位,为广大女职工提供婚姻调试、心理咨询、亲子教育和妇女维权等公益服务。 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伴随他们向阳花开,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儿童和家庭,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人的美好心愿,这就是母爱之心,使命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