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被报班占据的童年? 相比于晓峰出国游学和童童兴趣培养的命运,今年11岁的海明和7岁的弟弟海宇兄弟俩,在被安排好的暑期课程面前,显出很强的抵触情绪。 今年6月底,家住广西钦州的海明海宇兄弟俩终于等来了暑假。但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个假期没有了以往的休息放松,而是被父母提早报好的培训班占据。 “明明是假期,还是得早上6点多起床,一天要上语文、英语、数学、美术四门培训班,才读一年级的弟弟也要去学拼音。”说起自己如今的暑期生活,海明表示:“这些课都是爸妈逼着我去上的,我真的一点都不想去。” 和海明一样,校外培训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负担。据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对孩子学业负担的调查结果显示,超70%的家长认为课业负担主要来自课外培训。 然而,即便家长认为辅导班会加重孩子的课业压力,但在孩子减负问题上,过半的家长认为负担过重也要为升学坚持;仅14%的家长支持减负。 实际上,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中提到,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培训、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等5方面内容。 父母能感觉到海明兄弟俩的抵触情绪:“两兄弟其实很懂事,唯独在上补习班这件事情上跟爸妈说了好几次不愿去。”但这依然没有改变家长的决定,孩子小姨说:“为了升学,只能坚持。” 面对眼下繁忙的暑期课程,海明总能回想起过去不用上补习班时的时光:“过去不用上补习班时,我和弟弟可以回老家和小伙伴一起下水抓鱼,爬树摘果子,假期可快乐了。” “孩子一年到头沉浸在学习中,不一定符合科学规律。”杨海宇提出,劳逸结合,在父母陪伴下成长,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除了科目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性格养成、处理困难的能力等等,这都不是培训班能完成的教学。” 孩子的假期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杨海宇建议,除了学习,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参与到更多生活实践、公益实践,感受大自然之中,以此提升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孩子全身心的发展。” 2018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时任大会新闻发言人的王国庆谈及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大家都熟悉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里面有一句歌词:做完了一天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就在想,看看我们身边有的孩子。我听到周围有人讲,那些孩子们有的时候作业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做完作业他们上哪儿欢乐,到哪儿荡起双桨呢!” 这两年,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可以“荡起双桨”的童年,成为舆论讨论减负话题时常常提及的愿景。 眼下,暑期已经过半,海明兄弟俩、童童和晓峰在结束假期课程后,又将投入到新学期的生活中。即便这个暑假充满了忙碌和疲惫,但对于未来的假期生活,他们依旧充满着期待。就像晓峰所说:“爸爸妈妈让我出国学习当然很开心,但我也想和他们一起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不仅仅把童年都困在了教室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