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女科技工作者 > 正文
女性与科学研究如何回应关切构建理想
2019-08-13 11:26:41  作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任编辑:卓志沐

编者按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对科学的哲学反思也不断地深化。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女性主义对科学提出反思,构建了新的科学理想。女性与科学研究主张知识具有社会性特征,并用多种方法解释与知识相关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关心发现、提高、帮助我们获取知识的实践,重视主体的当下情况;试图在科学的客观性、理性与科学的社会建构性之间找到一个中间温和的立场。

■ 董美珍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对科学的哲学反思也不断地深化。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女性主义对科学作了批判性的反思,构建了新的科学理想。

女性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关切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价值中立、客观、实在、理性、表征、福祉为核心的经典科学形象日益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以建构性、实践性、情境性、社会性等为特征的新兴的、另类的科学观。那么,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女性主义对科学做了哪些方面的反思,构建了什么新的科学理想,为新科学哲学做了哪些贡献呢?

概括而言,女性与科学研究关心的主题包括:批判“主体认识客体”知识模式,认为此认知模式中的去性别的理想主体实际上被建构为拥有优势特征的白人男性;知识概念的非个体性,强调作为知识的持有者的个体是复杂的社会群体的一部分;重视主体的多元性、知识的地方性;强调想象、移情与讲故事的作用;重视具身性的作用;认为认识论要考虑到认知主体是一个拥有身体差异的具身存在;强调价值的复杂性与变化性;强调经验的恰当性;保持对客观性的批判;提出“偏见的悖论”,如路易斯·安东尼(Louise Antony)提到,如果偏见不可避免,我们如何区分好的偏见与坏的偏见;反思权威问题及权力的作用,通过认知与权力关系的考察,揭示权力与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认识论责任问题等。

女性与科学研究主要指女性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学术界又将其划分为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笔者认为,女性与科学研究本身属于后现代主义组成部分,故以下只重点介绍女性主义经验论和立场论。

女性主义经验论:认知经验离不开认知主体

女性主义经验论强调认知经验离不开认知主体,故而倡导一种民主的科学:要求所有人都应当获得平等地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提出观点、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合理地批判他人同时也接受他人批判的机会。

海伦·朗吉诺(Helen Longino)主张语境经验论,区分了语境价值与结构价值,提出了女性主义科学共同体所坚持的六个价值信念:经验的适当性、创新性、本体论的多样性、关系的复杂性、满足人类需求的应用性、权力的分散性。詹尼特·考兰尼(Janet Kournary)提出一种“负责任的科学哲学”,纠正传统科学哲学聚焦于认识论而忽视科学的社会情境。一种负责任的科学关注不同种类的社会价值问题,如:社会价值属于科学吗?如果科学包含社会价值,是哪一种价值,是平等吗,哪方面的平等?这些社会价值属于科学的哪一个层次:理论、假设、模型、数据、方法等?

不难看出,女性主义经验论的目的是“消除传统经验论的假设,创造一种女性主义的经验认识论。”然而,女性主义若仅仅采取外在主义路线,强调政治因素会影响发现的“情境”,而寄希望于通过严格遵守证明的情境的方法论规则来消除种种性别偏见,这可能是一种在现实中很难操作的比较幼稚的经验主义。

女性主义立场论:对科学经验标准提出质疑

女性主义立场论对女性主义经验论所接受的科学经验标准提出质疑,立场论质疑这些标准并没有对主流和边缘视角给予平等的对待,相反,女性的认知方式总是被贬为“本能的”“直觉的”“情绪化的”。为此,女性主义立场论认为,男性的优势地位会导致其片面和错误地理解现实,而女性屈从地位更容易产生无偏见的知识,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立场论重视科学的强自反性。强自反性要求对科学的社会原因导致的信念和行为给予解释,要对科学预测和实际观察之间的一致性或不一致性给予解释。女性主义立场论关于自反性的研究主要是说明自我的偏颇性和情境性,不是自我封闭,是揭露自主自信表现的虚幻性。女性主义的自反性理论要求重新评估科学及其修辞建构的政治性,包括知识生产的结果;激励科学关注自身的言说实践;关注其政治维度,从而帮助科学更加谦逊和自我批评。

女性主义立场论在牵涉本质主义问题时会陷入两难情境:似乎普遍的女性特质作为认识的起点具有男性没有的优势,这一根基受到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批判。后现代女性主义论证认知主体总是在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他们自身,知识是彻底社会的和主体间性的,共同体是部分生产原料,主体在与他人交往的广阔的文化、物质和话语实践中理解自己。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群体的认识论价值。群体才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群体价值可以经受严格的经验检验使其变得透明,因这种价值才是科学的构成部分。

女性与科学研究的三大主张

女性与科学研究主张知识具有社会性特征,关心发现、提高、帮助我们获取知识的实践,试图在坚持科学的客观性、理性与科学的社会建构性之间找到一个中间温和的立场。

第一,女性与科学研究主张知识具有社会性特征,并用多种方法解释与知识相关的社会和政治因素。首先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主体人的认知受制于经验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个维度,也就是说,人作为生物学存在实体,是在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认知。传统的旁观者知识理论忽略了认知的情境性和经验的动态性,以及复杂的风俗、习惯、兴趣和目的对人认知的影响。特别是女性在对父权制文化传统回应中形成不同的认知习惯行为。

第二,女性与科学研究更关心发现、提高、帮助我们获取知识的实践,重视主体的当下情况,敏感于背景条件而非对认识作超然地分析。她们/他们抛弃将科学理论看作是纯智力游戏规则,强调“认知”是具体情境的、交互式的,而非表象式的。因为女性主义的目标本身就是改变妇女的生活,女性主义理论关注具体经验的多样性与意义,特别为妇女经验的压迫性和歧视发声。

第三,女性与科学研究试图在坚持科学的客观性、理性与科学的社会建构性之间找到一个中间温和的立场。女性主义虽然不赞成科学实在论对科学客观性和理性的解释,但也并非试图找到一条超越所有人类认识局限的新途径,而是仔细检验、考察传统客观性概念的超验性,质疑其认识论男性隐喻文化与对认知主体的隐藏。

总之,女性与科学研究更重视对科学的理解而非确证。在女性主义眼中,科学作为追求探索真理的传统形象是不够的,科学的价值应该服从严格的社会分析,科学决策的民主导向必须予以关注。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YJA7200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