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瓦罕走廊“第一村”的幸福生活
www.fjsen.com 2017-06-23 11:18:35  铁格斯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王江平

□ 巴莎·铁格斯

6月19日,汽车驰骋在新疆帕米尔高原,高山草甸、河谷、蓝天、白云从车窗边闪过。瓦罕走廊连接了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沿线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带着探究,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阿特加依里村。

走进走廊“第一村”

阿特加依里村坐落在兴都库什山脉北麓山坡上,汉语意为“牧马的草场”。喀拉乞库尔河清澈的冰山雪水从村边流过,哺育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牧民。村里常住人口112户411人,全部是柯尔克孜族。

靠近村口,停在路边的一辆20世纪60年代产的国产“嘎斯63”解放车,车主是艾力·吐尔迪别克,去年买了这辆卡车,他打算用它跑运输。喷着黑烟的老爷车,在他手里成了宝贝。一闲下来,他就开着这辆车在山谷里跑。

“这辆车跑不远,只能在村子附近搞运输。”艾力说,山下有个矿厂老板喜欢收藏,想出几万元买他的车。但他还不想卖,“这可是古董,会越来越值钱的。”

每年的6月初,村民就开始进入瓦罕走廊两侧的夏牧场。村里大多数家庭都有摩托车或者汽车。近几年,随着“铁马”越来越多,在村子里很少能看到马了。

“一匹马吃掉的草,至少能养活五六只羊。”艾力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2015年,县里来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把简易公路修到了海拔4500多米高的夏牧场,牧民们纷纷淘汰了马,用起了摩托车或汽车。

2016年,“90后”姑娘阿依巧丽盼·巴依克从喀什艺术学校毕业后回到村里,负责妇女工作。

“我父亲是护边员,家里也有些牲畜,前些年家里情况不太好,一直是贫困户。”阿依巧丽盼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父亲的护边补贴越来越高,政府给盖了安居富民房,送了扶贫牲畜。

“现在路也修到了牧区,村里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力度的加大,阿特加依里村明天会越来越好。”阿依巧丽盼说。

军民鱼水情

走进村子,幼儿园是比较显眼的建筑。“要不是武警新疆边防总队喀什边防支队排依克边防派出所帮助,村里的20多个孩子现在不可能在家门口学习。”幼儿园负责人萨拉买提·库尔班巴依告诉记者。

“幼儿园还要扩建。”萨拉买提指着正在打地基的一块地。“今年9月在县城和附近乡镇陪孩子上幼儿园的牧民们都会回来,那时候孩子就有50多个了。”萨拉买提说。

57岁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卡玛勒·由力达西家有10只羊、10头牦牛,其他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儿子吐尔洪的护边员补贴。

“我们家里条件不太好,每每家里有啥急事难事,都是派出所的官兵出手相助。”女主人吐丽娜·卡地尔库里眼里含着泪水说,“他们帮助村民的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2010年,卡玛勒的女儿患了急性阑尾炎,派出所的同志第一时间把她送到县城就医,还给卡玛勒留下了1000元钱;近两年,卡玛勒家养殖收入低,每到冬天饲草不足,派出所捐了2000元钱给卡玛勒作饲草费用;2015年村里拉电线,卡玛勒家的拉线费也是派出所给资助的。有时派出所的官兵去县城办事,还会给患有多年高血压的吐丽娜买药送到家里。

“今年3月,我儿子结婚,派出所的孩子们都来参加了婚礼,婚礼热闹得很。”吐丽娜说。

“大妈说的这些事儿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爱民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边境地区,其实我们跟村民是‘互助’关系。”排依克边防派出所所长艾力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