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厦门市思明区老龄办采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汤淑琴。没想到却扑了个空,工作人员说,她去走访几位生活困难的老人了。记者从厦禾路到开元路一路走来,沿着小巷左拐右拐总算在一处低矮的民宅里见到这位身材高挑、举止优雅、干练亲切的老龄办主任。
想方设法努力帮助老人解决困难
采访中,得知汤淑琴出生在福建省永春县达博镇达理村一个贫苦的家庭,兄妹5人,她排行老三,上有大哥和大姐,下有弟弟和妹妹。19岁那年,参加高考仅因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汤淑琴便回到村里积极参加劳动,由于表现突出不仅入了党,还被选为村里的妇女主任。1980年8月她被调到永春县坑仔口乡当妇联副主任,后来又调到永春县土地局工作。1996年5月,她从永春县调到厦门市思明区从事服务老人的工作,这一干就是14年,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个‘山妹子’,能到经济特区工作,已经很幸运了,只有勤奋努力地工作,不负组织上对自己的培养才是最好的报答!”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刚接手那阵子,要负责辖区100多位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尽管人少,工作量大,但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汤淑琴总是想方设法努力解决,从不敷衍推诿,直到离退休干部满意;她还把自己的电话印在“服务联系卡”上,退休干部有事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她。一天,她去拜访几位老同志,没想到,一位老同志与她寒暄几句后,便很尖锐地提出他们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问她能不能帮助解决,汤淑琴一口便答应了下来。几经努力,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令许多老同志对她刮目相看。
为困难老人提供帮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速。作为海西重要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目前,思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达8.3万,约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13%。其中,80岁~89岁有10613人,90岁~99岁有1243人,百岁老人有55人。预计至“十二五”期末,思明区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10万人,所占比例将达15%~18%,进入老龄化增速发展阶段,意味着思明区的老龄事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全区老年人服务的部门工作,汤淑琴认真履行“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老年群体解愁”的职责,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在汤淑琴的提议下,“90岁~99岁老人的高龄补贴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至100元、为10所街道老年学校安装远程教育网络、创办老人爱心餐桌试点、为百岁老人上门巡诊”等四个老龄工作项目列入全区为民办实事内容,并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区还成立了老年福利协会,筹集了400万元的老年基金,专门用于救助那些因患重病或遇到突发事件而造成生活困难的老人。同时老年基金还用于支持基层文体、老年课题调查研究等社会公益活动,为老年人谋福利。汤淑琴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今后思明区老年福利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基金的募集、管理、监督工作,逐年增加本金,逐步加大对因病、因灾造成困难老人的帮扶力度,更多困难老人将得到来自区老年福利协会的慰问。
不是亲闺女胜似亲闺女
“我这条老命是她救的,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家住禾祥西路67岁的吴刚腰老人流着眼泪动情地说,几年前她老伴去世,自己又不幸患了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两次,医疗费用花费巨大,祸不单行,独子蔡宗泽在一次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耗尽了家中大部分的积蓄。随之儿媳离家,并留下一个男孩,现在和他们一起生活。一家人全靠吴刚腰的退休金生活。汤淑琴得知后,又是帮她们家申请补助,又是拎着东西前去看望,不知晓的人还都以为是吴刚腰老人的闺女呢!
离休干部老王,参加解放战争期间曾严重受伤,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心脏和大腿至今还留着弹片。他的小儿子下岗后,又离了婚,老王对此整天长吁短叹。一次,汤淑琴在走访时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与有关部门的领导沟通,最后以特殊的形式解决了小王的就业问题。小王不仅有了新的工作岗位,还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老王逢人就说,汤淑琴真是个“热心肠”,没有她的帮忙,这个家早就四分五裂了。
从福建德化易地安置在厦门的老裴,一家人仅住在40多平方米的破旧公房里,老裴不得不在屋顶加盖一小屋临时居住。有一年刮台风,老人的小屋被刮得东倒西歪。老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汤淑琴。次日,汤淑琴冒雨上门了解他们家的住房情况和生活状况,并不断奔波于市区有关部门,最终帮助老人仅花12万元就买到一套两室一厅的廉价公房。
构建老年人关爱服务网络
老年人平时生活的空间主要在社区,汤淑琴积极探索多层次、多角度的老年人综合服务体系,把政府对老年人的服务和社区服务中心“968180”平台、社区老年服务组织、社区慈善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联系起来,通过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构建比较完善的老年人关爱服务网络。同时,还整合了社区服务资源,建立了家庭、单位、社区、涉老工作部门“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网络。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家政、医疗、文体、法律、“安康通”及其他特色助老服务。自2007年2月起实施的“安康计划”,通过“引进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政府适当补贴、走市场运作道路、服务社区老人”的运行模式,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满足了区内老年人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需求,使全区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目前,思明区已基本建立了与老年人数量相适应的老龄事业财政投入机制:老年活动经费从原来每人每年3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3元,街道配套13元;基层老年学校经费由原来的几万元增长至近50万余元并全部纳入区街财政预算;老龄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如何才能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方面有所作为?根据全区老年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汤淑琴积极推动开展各类老年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全区所有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老年文艺小组,歌咏队、南音社、交谊舞队以及书画、摄影、集邮等各类兴趣小组,基本上做到每月都有大型老年活动。全区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覆盖面达75%以上,健身辅导员占老年人口0.3%以上。此外还大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文化活动,并积极主动地为符合办理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办理“敬老优待证”,使其享有游览、乘车等各种优惠。
“我们要把老年人终身受教育作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以老年学校作为老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来推动老年教育。”汤淑琴说,思明区已成立102所老年学校,其中,前埔南等8所社区老年学校被评为“区级老年学校示范校”,9所街道及社区老年学校被评为“厦门市基层老年学校示范校”。如今,在思明区,各种健身场地星罗棋布,有的练唱歌,有的跳交谊舞,还有的打太极拳;每个社区经常性地举办“康乐大讲堂”,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养生的知识;思明区老年大学三个校区先后为3万多名老人提供教育服务……多种运动、娱乐、教育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思明区老年人的生活。
今年7月,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幸福度系列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思明区9个社区400多户的老年人入户调查,老人们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在思明区生活得很开心,很幸福!”表达了他们对思明区老龄事业的认同。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思明区先后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汤淑琴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厦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思明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心甘情愿的付出,真心实意的奉献,15年中,汤淑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龄工作者对“责任”的理解。
谈到今后的打算时,汤淑琴笑了笑说:“服务无止境,温暖老人心,虽然自己工作苦点累点,但值得!”
- 2011-11-18蔡春华:情到深处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