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兰,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闸河村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女教师,当她走完短暂的32年生命历程时,全村上下悲痛不已,四乡八村的近千名父老乡亲汇聚而来为她隆重送别,
“兰子啊!你心中装满了孩子,牵挂着他们的前程,可就是忘了自己的病啊,你是我们全村的大恩人哪!”89岁的李大妈坐在轮椅上不停地念叨;孩子们追着灵车,哭着喊着:“徐老师,您像妈妈一样为我们操心,您是累死的啊!”
为了留守儿童,徐善兰安贫乐教,12年来,多次放弃进城机会。车逻镇教育系统特别为她举行追悼会,悼念这位学生家长心中“最负责任的好老师”。即便生命到了最后一刻,头痛欲裂的她仍惦记着学生的功课。徐善兰是闸河村小学教导处主任,三年级、四年级的英语老师。孩子们最难忘徐老师寒假前的“最后一课”。
“期末考试,我们四年级英语平均分97.92,又是全镇第一!”徐老师打出“V”字手势,同学们热烈鼓掌,有的激动得站了起来,徐老师笑眯眯地跟着鼓掌。那堂课,徐老师笑得特别开心。班长徐佩回忆说,徐老师习惯一甩长发,回头一笑,白净的脸上,露出甜甜的酒窝。那甜美的笑脸,始终烙印她的心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又是第一!”对孩子们来说,是爸爸妈妈的夸奖,是过年自豪的炫耀。想不到,寒假前的“最后一课”竟成了生离死别的“最后一课”,新学期再次相逢,她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躺倒在灵车里。
可谁知道,早在去年6月,徐善兰就开始出现头疼的症状,家人劝她看医生,她说“小感冒不要紧”,整天忙着备课进修,一个暑假拖过去了;新学期头疼时常隐隐发作,她掐掐太阳穴,抱着头给孩子们上课,一直忍到学期结束,她也没有请半天假;临近寒假的时候,课堂上她痛得脸色刷白、满头汗珠。痛到极点的时候,她捂着脸,倚在门框上,晒一会太阳,转过身来,又是一脸微笑。再痛,她也忍着、瞒着,不让同学觉察。一忍再忍,一拖再拖,直到放寒假,丈夫强迫她去医院检查,不幸被确诊为“脑瘤晚期”,丈夫强装笑脸瞒着她说“是个小毛病”,新年正月初九住进上海医院治疗,一周后脑瘤破裂。“孩子们的英语谁来教呢?”剧痛中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学生。
“孩子们的英语课,千万不能落下,找不到代课老师,我马上出院回家,手术推迟几天不要紧。”这是徐善兰留给学校的最后一句话。居维幸校长说,徐善兰是拼上了生命顽强地坚守三尺讲台!“听到徐老师去世的消息,就像天塌下来一样!”焦娇是全校唯一戴助听器的女孩,期末考试,她的英语成绩从78分提升到89分,课堂上,她基本听不清老师讲课,成绩怎么会提升得这么快?原来,每天午休或傍晚,徐老师都抽空给焦娇“开小灶”,贴着她的耳朵,把课文再讲一遍,直到她听懂为止。“家里从没指望我考个好分数,徐老师从不嫌我是残疾人,您比我妈妈还有耐心啊!”焦娇捧着试卷,哭得撕心裂肺,“徐老师,您再靠着我耳边上堂课吧!”只要农村学校的孩子需要什么,她就学什么,钻研什么,精通什么。
“在短暂而富有挑战的12年教学生涯中,她爱生如子,安贫乐教;12年来,她坚守乡村,勤奋好学,撑起一座学校……”这是在告别仪式上,校领导对一位扎根村小12载年轻女教师的评价。
翻看徐善兰的档案,1998年泰州师范学校毕业,主动要求分配到本镇本村教学。2002年,她自学完成大专课程,2006年又取得本科学历。徐善兰原先教语文,2004年改行教英语。闸河小学校长居维幸对6年前的“改行”记忆犹新。农村学校必须开设英语课,没有大学生肯到村里来教学,闸河小学其他几位教师都50出头,有的连汉语拼音都不会。没有英语老师,意味着学校就要关门。
学校撤并了,闸河村100多个孩子就要到车逻镇上去念书。4公里开外的路程,孩子们风里来雨里去,家长放心不下啊!校长到处求人,老师面面相觑,最后大家把目光集中在徐善兰身上,毕竟她曾经在初中学习了三年英语。
大学毕业的丈夫胡耀东,深知妻子的英语功底,再三劝阻她:“连国际音标都念不准,千万别误人子弟啊!”好强的徐善兰说:“我就是豁出命来,也要学好英语!”笨鸟先飞,暑假里,她借来学生的书,一遍遍地读,买来磁带,反复跟着念,每天折腾到深夜。为了教好英语,她不怕丑,先一遍遍讲给丈夫听,说给邻居家的初中生听。时常为了一个发音,打电话给丈夫鉴别纠正。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是“赶鸭子上架”,徐善兰在全镇测评中仍然领先。
孩子需要什么,她就学什么,钻研什么,精通什么。徐善兰除了教英语,还要教音乐、信息技术、美术。每周至少15节课,同时担任班主任、会计、少先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她一个人扛起了学校一半以上的事务,徐善兰被称为“万能老师”,同事说,徐老师是累死的。
语文,是徐善兰的强项,改行教英语,连续5年在全镇评比数一数二。她多年被评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还被表彰为镇“三八红旗手”和“德育标兵”。
12年间,她先后教过村里200多个孩子。家长们都说,把孩子交给她,小学的根底子打得牢,将来上学有希望。车逻镇教育助理陈庆林说:“正因为有徐善兰这样优秀的老师在,一些学生选择在这里上学。如果没有她,学生可能早就走光了。要不是徐善兰英语教得好,恐怕闸河小学早被裁撤掉了。” 12年甘守清贫,扎根村小无怨无悔,她被原本孤单的留守儿童亲切称为“徐妈妈”。
徐善兰老师已经去世一个月,镇上安排一名骨干英语教师来闸河小学任教,但徐善兰的办公桌椅还像往常一样放在闸河小学办公室中央。玻璃台板下,压着她和历届学生的合影,照片中的她,长发披肩,青春靓丽,笑靥如花。
值日老师每天把徐善兰的办公桌一遍遍擦拭干净,孩子们想徐老师了,悄悄来到徐善兰的办公桌前,默默地站一会儿。这一切,都被老校长居维幸看在眼里。居校长时常念叨,徐善兰是闸河村的姑娘,从闸河小学走出去,又回到闸河小学当老师,她的根永远在闸河小学,在闸河的孩子们身上。
在车逻镇,徐善兰无疑是最棒的英语老师,镇上的、城里的许多学校想“挖”她。12年来,徐善兰先后有六七次机会,可以到镇中心小学、高邮、江都城区小学任教,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但她每次都选择留下,在名利与清贫,在乡村教师与广阔天地之间,她甘愿清贫地坚守在最不起眼的农村小学。
亲戚朋友一个劲地劝徐善兰,在闸河小学,课程多、职务多、加班多,但挣到手的工资不足2000元。进城教书,又体面又轻松,挣钱的机会又多。
丈夫胡耀东在江都市公安局昭关派出所工作,夫妻长期分居两地,每次跟她商量调动的事情,徐善兰总是又兴奋,又为难。徐善兰多次跟丈夫说出掏心窝子的话:我是闸河的姑娘,村里有钱有本事的人,都进城买了房子,留在闸河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这些留守儿童,本身就缺少父母的关爱,给他们打个“好底子”,将来才有希望。如果小学的文化功底没打牢,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我离开闸河小学,只顾自己享福,从良心上有些说不过去啊!
胡耀东和徐善兰是邻村人,又是初中同学,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警官,哪离得开老师的培养啊!他对妻子情系留守儿童的这份乡情,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尊敬。
徐善兰的抽屉里还藏着一叠打印好的房源信息,她看中的都用笔圈起来。在城里买套房子,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安享晚年,一直是她的心愿,也成了她最大的遗憾。
为了补贴家用,徐善兰上完班后还要下地,种麦割稻,都是一把好手。徐善兰去世后,家人从她的衣柜里竟然找不出一件档次稍高些的衣服,她春节买的马靴只有90元。然而她购买书籍学习资料从不吝惜。办公桌抽屉内放着整整齐齐的59本英语磁带,加上家里的22本,堆起来差不多有1米高,每盘磁带里都记着她的快乐与泪水。
“徐善兰老师是最负责任的好老师,她是苦死的、省死的,累死的!”乡亲们都这样说。闸河的孩子不约而同在作文里诉说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徐老师是我们留守儿童的妈妈。
- 2011-11-02李丽萍:花香撒满三尺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