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与其改变父母,不如尊重他们
www.fjsen.com 2018-09-27 16:18:42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刚从老爸老妈家回来。多年前每次回家我也跟此文作者一样,总想给他们换家具,扔旧东西。前几年我最看不惯的是家里的旧沙发,很笨重的木头,又占地方,坐上去硌得慌。我说换一个布艺沙发,柔软也好打理。可是老爸坚决不肯,于是我就不再说了。

的确,对于舒服不舒服、有用没用这些问题,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何况父母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差别会更大。为什么要把我们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他们?为什么不能尊重他们的经验和记忆?

我们不要一味地责怪父辈们的节俭,也不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对父母“好”。因为孝敬、报答父母的前提是——尊重他们。

对于年迈的父母,我们要像对待孩子那样,蹲下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平时的沟通交流,还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也许效果更佳。我的经验是:如果你想尽孝心,改造父母的家居环境,硬的不行,不如从软处着手。比如给他们打造一面照片墙,教他们养养花、喝喝茶。

我们所能做的,唯一能做的,也许最好是尊重父辈们的记忆,而不是无情地扫荡他们的生命经验,执着地要求他们按我们的意愿来生活。

■ 阿美

每次假期回老家,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怒从心头起。年迈的父母把两居室的空间堆得满满当当,几乎无法下脚。家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废弃纸箱、纸袋、不同形态的塑料包装、旧报纸及广告印刷品,捡回来的木板等装修垃圾……家里就如同垃圾站。

打开冰箱,不知吃了多少天的剩饭菜都裹着保鲜膜,塞得满满当当。亲友送来的过期食品、饮料俯拾皆是,因为从不舍得打开吃喝。

我先是摇头叹气,接着出言指责,父母开始争辩,几个回合后我便肝火大动,几乎要声泪俱下。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把本可以舒适安逸的生活过成这样?

父辈们总是改不掉极度节俭的习惯

我母亲今年80岁了,她的房间里囤积了无数的“宝贝”:结婚时的粗布裤子、拴着铜钱的包袱皮,我小时候的格子外套和花棉裤,哥哥小时候的汗衫,以前做鞋时的鞋样子、绣花线、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团,她孙子的小鞋……

而父亲最大的乐趣是废物利用,比如把捡回来的木板钉成鞋架、小凳子;纸盒子剪成各种收纳盒……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儿,明明每月有六七千元的退休金,却执着地按照70年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父亲的乐趣之二是买到划算的东西,打折甩卖的日用品,甩卖的整麻袋的红薯……

每次回老家,我几乎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把家里清理一遍,然后我觉得舒爽了许多,长舒一口气。但父母的表情却是失落、难受、不安,好像丢了万贯家财。

而等我半年后再次回老家,一切又恢复了原样。我再次气结、无语,重演一遍上次的戏码。我苦口婆心,从各个角度劝解他们:“你们积攒的这些东西,都是垃圾,除了降低你们的生活质量,一无所用!”当然,说什么都没有用。

我和朋友吐槽父母的极品行为,不料很多朋友也纷纷表示:我的父母绝对比你父母极品!

一个朋友说她的婆婆:每顿只炒一个菜,肉也不舍得吃,可是买保健品一次六七千元也不心疼。

很多人谈起父母的生活,都有同样的心痛感和无力感。我们过上了貌似小康的生活,希望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父母,也能和我们一样,告别苦难的过去,在所剩不多的晚年享受新时代的福祉。可惜,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