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福建省医院推行老专家延聘计划观察
www.fjsen.com 2017-02-15 16:15:11  林丽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杏林春暖 老当益壮

——我省医院推行老专家延聘计划观察

东南网2月15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名满天下,行医数十年,有的甚至超过50年,他们深受患者爱戴,同行尊重,后辈景仰,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大医精诚”的丰碑。这些老专家,无疑是医院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医院重要的无形资产。

退休后,这些老专家们都去哪儿了?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省内大医院,采访了几位仍活跃在医疗第一线的知名老专家。得益于我省各大医院推行的高职称专家弹性返聘年限举措,这些德技双馨的医学大家继续留在岗位上,他们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使医院和患者都得到了实惠。

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眷恋

  吴可贵在查房。

每周一、周四上午,81岁高龄的吴可贵都会早早来到位于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楼的老专家诊室。

作为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鹤发童颜的吴可贵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除每周四个半天门诊外,还参与、帮助科室解决复杂疑难病例。

吴可贵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多年,具有丰富的内科临床诊疗经验,在高血压病和疑难复杂的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1993年起,吴可贵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为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老教授协会常委兼副秘书长,福建省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承担福建省干部保健任务。

“患者的需求和信任,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吴可贵说。

为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他的足迹踏遍了福建的山山水水,农村、基层、各级医院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上世纪70年代,吴可贵带领团队多次深入永春和安溪山区,开展了3万多人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调查,并于1972年在我省率先建立“永春石鼓公社心血管病人群防治点”,开展心血管病群防群治,观察随访达17年。 在普查和人群防治调查结果发现,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7.76倍,高血压脑卒中死亡是正常血压者的9.39倍,高血压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是脑卒中。这一调查结果不仅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病普查与防治新模式,也为卫生部门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1989年,吴可贵与核医学人员一道,积极引进核医学的新技术(SFECT),短短几年开展了SPECT心肌断层和心血池显像3000多例,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进行深入的探索。在他的倡导下,医院创建了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

“吴教授是一名技术精湛具有大医精神的医生,同时也是一名难得的良师。传帮带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受益良多,而敢于放手为年轻人创造条件,也使他的学生加快了成长步伐。”附一医院副院长王柠表示。

王柠告诉记者,按照工作需要、本人自愿、身体许可原则,医院欢迎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老专家在医疗岗位上继续为患者服务,具体工作量根据每个专家的身体状况,适当限制挂号人数。从2015年4月开始,为适应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门开设了老专家门诊,21名75岁以上的专家成为老专家门诊的成员,其中包括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慕容慎行、耳鼻咽喉科专家易自翔、心血管病专家吴可贵等一批名医。

“事实上,与年轻医生相比,他们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功扎实,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眷恋之情。如果完全离开工作,不仅自己一时难以适应,也是社会的损失。”王柠说。

医院之幸 患者之福

“林主任,好长时间没见着您啦!”

“是啊,我去年做了个手术,在家休息了一阵。你身体最近怎么样?”

这是大年初九发生在省立医院八楼特诊室医生与病人间的对话。

患者口中的林主任叫林丽香,是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内分泌学会委员、福建省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福建省糖尿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等职务。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先后获省十大杰出女性、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优秀医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行百佳”、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去年年底,林丽香肺部动了手术,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感觉到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又迫切地重返自己钟爱的工作岗位。

“林主任是我省医疗界屈指可数的几位泰斗级人物之一,她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对年轻医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传帮带作用。”省立医院科研处处长陈刚说,“老专家重返岗位,是医院之幸,患者之福。”

上世纪60年代,林丽香师从我国内分泌学创始人刘士豪教授,学成归来后,创建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1985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内分泌科及梅奥糖尿病中心进修,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应用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明显降低该病死亡率并迅速在全国推广;1988年在国内率先发现T3优势型甲亢,1992年至1995年建立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测定及胰岛素原测定,为糖尿病分型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1994年至1997年对糖耐量低减进行三年干预治疗,与国外同步探索2型糖尿病预防。现在,她还担任福建省内分泌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福建省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这些年,她在专业领域的孜孜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她常对身边的医生说:“我们每天面对着被各种病痛折磨的患者,面对他们一张张渴求解除痛苦的脸,医生和护士们的职责无疑是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对病人进行治疗,在最短时间内根治病人所患的疾病,使病人能感受到医务人员天使般的关怀和温暖。”去年9月28日,台风“鲇鱼”肆虐,学校停课、工地停工……莆田80多岁的老人陈奶奶在前一天预约了林丽香的特殊门诊号。她不顾家人劝说,风雨兼程,从莆田赶到省立医院。此时的林丽香主任也是风雨无阻,准点到岗看门诊。台风天,83岁的老专家坚持门诊,80多岁的患者践约前往,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诚信坚守,一时传为美谈。

“热爱自己的岗位,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人文关怀。”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张霞说,林丽香在他们后辈的心中,永远是不老的“女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各大医院来说,这些活跃在一线的老专家就是他们的宝。事实上,省立医院目前60岁以上、仍在医疗岗位发挥余热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有98人,其中75岁以上的7人。留用、返聘人员享有所在科室在职人员同等福利。对留退休专家给予公平、优厚的返聘待遇,使得退休人员在医院工作待遇有保证。“医院的老干处设在家属区,及时关心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整个医院营造了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省立医院老干处处长陈英说,“老百姓对老专家的认可,更增强了他们工作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

退而不休的生力军

  林礼务在为患者检查身体。

“做一名好医生,救死扶伤,为病人服务,是我毕生的追求。”76岁的林礼务精神矍铄,平和的语调中传达出一名医者的权威与严谨。

2月10日,林礼务为一名来自莆田的肝癌患者做了超声介入手术。这是他12年前诊治的病人。当时,29岁的林女士查出肝癌,儿子才1岁,全家陷入绝望中。林女士接受了林礼务主持的超声介导化学消融治疗。“当时我们准备了20万元看病,没想到,林主任妙手回春,只花了7000元就治好了。”林女士感激地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一家的幸福生活。”前一段时间,林女士身上又发现新的病灶,家人赶紧联系上这位多年前的救命恩人,“林主任第一时间安排了手术。”林女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做完手术,一家人千恩万谢,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元宵节。

林礼务曾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常务委员、超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1991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作为福建超声医学界的学科带头人,2015年4月,林礼务荣获由中国超声医师协会颁发的“中国杰出超声医师”称号,而全国获此殊荣的仅8位医师。

上世纪90年代,林礼务在省卫生厅的支持下,成立了福建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这是我省首批医疗质控中心之一。林礼务与他的团队,在超声人员准入、仪器注册、制度管理、技术规范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制定出评价标准与方案。林礼务还将介入性超声治疗肝癌作为研究方向。经过9年多努力,他经皮肝穿刺注射化学药物治疗肝癌患者千余例,终于在药物的注射量与注射间隔时间的标准两项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2006年,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肝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成果被国家出版总署定为“十一五”国家科技音像重点出版项目,作为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内容之一。林礼务还带领他的团队,在超声介导肿瘤局部消融治疗的双重缓释生物制剂的研制、超声靶向诊断与治疗肿瘤以及纳米靶向技术等研究都取得重大进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使学科点的超声医学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眼下,除了坚持每周六天检查和诊疗外,林礼务还参与《介入性超声应用指南》第二版的修订。据介绍,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规范介入性超声应用技术和治疗指南,也是指导超声医师临床工作的规范性指导用书。

“83岁的屠呦呦,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获诺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林礼务说,“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年逾九旬,仍然没有离开手术台;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专家张谱照、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超声科专家徐智章、上海六院超声科专家周永昌,还有本省的慕容慎行、吴可贵、林丽香等医学泰斗都还在一线为患者服务,这些老专家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据了解,协和医院60岁以上仍在发挥余热的医学专家有15位,其中70岁以上的老专家有3位,在遵循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这些老专家的返聘年限采取弹性举措。“退休的高级职称人员,积累了大量医学经验,是一支能推动医院发展、承上启下的生力军。他们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使医院和患者都得到了实惠。”协和医院人事处负责人表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