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观察 > 正文
2017年“新女学”研究热点发布
www.fjsen.com 2017-01-03 09:40:58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妇女史研究本土化:欣喜之中有隐忧

■ 焦杰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女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作为女性学的一个内容,妇女史的产生与发展对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传入我国,内地的妇女史研究先后经历了妇女地位、妇女个体与群体差异、妇女生活体验等阶段,父权制、女人交换、能动性等也先后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性别主流化工作步伐的加快,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妇女发展问题,如生育与就业、职业发展与家务负担、妇女权益保障等,引起学术界的思考,妇女史研究本土化呼声渐起。这一呼声与近年弘扬传统文化的潮流相结合,从儒学文化中寻找适合本土妇女生存与发展的模式成为学界焦点,探讨儒家伦理与妇女的关系便成为妇女史研究的一个新动向。

一些学者认为,尽管儒家伦理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和压制女性的弊端,但是作为延续了二千多年之久、博大精深且蕴含丰富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关于男阳女阴、阴阳互补的理论还是有着非常合理的因素,从中或可找到解决中国妇女社会发展和权益保障问题的突破口。在这种思维范式的影响下,女性的生存智慧,即女性通过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以达到改善生存环境的目的,传统社会的两性关系,即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及这种分工带来的社会效益等,成为当前妇女史研究的热点。这一热点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还会持续下去。

我关注这一研究倾向已经有数年,在为妇女史研究日益深入感到高兴的同时,心中也有着深深的担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结合社会现实,从传统文化中探索本土妇女发展模式的想法是可行的。然而,我们绝不能忘记妇女史产生的初衷,即挑战传统史学,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历史原因,因此在寻找经验的同时不能放弃分析解构的武器,包括“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否则的话,其结果很可能与打着保护妇女旗号、推崇“三从四德”“借‘反西方’之名,行‘反现代’之实,用‘文化’来拒绝‘文明’”的所谓新儒家提倡的“只有儒家才能安顿现代女性”的论调不谋而合。对此,妇女史研究者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新女学周刊》创刊数年来一直保持高度的性别敏感意识,关注社会性别的热点问题,积极倡导公平公正,为女性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虽然与之结缘较晚,但却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新女学周刊》能一如既往,继续保持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性别敏感,为妇女群体发声,为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努力!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