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训“技能”,小额贴息贷款助力农村妇女创业
培训是培养新型女农民,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基础。一年来,各级妇联及成员单位采取独办、联办等方式,加强对妇女创业就业知识和创业就业技能的培训。一是下任务定目标。年初在新修改的《厦门市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资金实施办法》中明确培训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基层妇女工作的重要指标,市妇联也将依据各区培训情况给予培训补助。二是据需培训。以帮助农村妇女求知求富求发展为根本,妇女群众想学什么,我们就办什么班,最大限度的调动妇女的学习热情。在邀请农业专家下到农村举办了科学养殖牛蛙、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培训班等常规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订单式”培训,力争做到培训与妇女自我发展相结合,培训与创业就业相结合。如翔安区为帮助更多妇女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女能手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她们到失地、退养社区(村)举办手工加工点,同时开展3次“巧手联系农家女”活动,为500名失地妇女、退养女渔民举办手工技能培训;三是继续在全市开展妇女“1+1群”创业培训,已为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285名妇女发放“1+1群”创业培训补贴5.7万元。通过培训进一步拓宽妇女的创业思路,提高创业经营管理水平。市妇联还深入各区农村创业妇女中考察2012年度第一、二批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情况,了解妇女创业项目的发展规划、项目特色,对周边妇女就业带动情况及目前所存在的困难;为96名农村创业妇女发放小额贴息贷款658万元,另有101名农村妇女申请额度为784万元正在发放中;为32名贫困妇女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6.5万元。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经办银行,推荐66名城乡妇女获得财政小额贴息贷款1238万元。通过扶持,不仅帮助扶持妇女生产发展,增收致富,也安置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政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通过她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走上发展之路。
四、选送“项目”,帮助农村妇女实现生产发展
市妇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以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获得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扶持面涉及种养业、加工业、民间工艺、餐饮、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让发展资金惠泽更多农村妇女。我市许多农村妇女从家庭主妇中走出来,转变身份,投身创业,学技术,找项目,巧融资,勤摸索,充分发挥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全市涌现了一批批创业女能手。这其中有依托“金包银”工程、利用小额贷款补助创业的郭秀阵;有刻苦掌握种植技术、走上增收致富路子的蔡淑慧;有诚实守信、打造“妇”字创业品牌的陈瑞迷等等,这些典型代表,充分展现了我市农村妇女的时代风采。
五、亲送“政策”,促进农村妇女创业致富
市妇联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确定了领导干部下基层重点联系的区、镇(街),要求市妇联正处(副局)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1-2个区,重点联系一个镇(街),重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机关处级及以下干部每人结对帮扶不少于1户。党员干部每年到结对帮扶困难户走访慰问不少于2次,每年到基层开展“送法律、送知识、送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作为省级文明单位,继续帮扶同安造水村3户特别困难户,每年扶持资金不少于3000元,帮扶发展生产、解决实际困难。下派一个正处级干部到同安西柯驻镇包村,一个副处级干部到直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挂职,在下派挂职中了解基层情况,在复杂环境中磨练成长。市妇联认真用好用活“厦门市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资金”。通过各级妇联和农信社的联合运作,为农村妇女发放小额贷款创业补助;为各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补助;奖励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毕业的农村妇女和“巾帼示范村”、“巾帼示范基地”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厦门市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资金”的造血功能,各级妇联认真总结扶持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厦门实际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村妇女就业,帮助、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实现就地就业、灵活就业,有效维护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丰富了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的内涵,为有志于创业的女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扶持平台。
- 2012-01-11厦门"四下乡"活动昨启动 近30个部门为村民送服务
- 2011-06-03海口市侨联开展“四下乡”服务活动
- 2011-05-12海南省侨联等组织“四下乡”服务队走进三江农场
- 2011-05-10海南省侨联在全省侨联系统开展“四下乡”活动
- 2010-01-25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昨在翔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