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80后” 清贫守深山
采访中,还未做太多的交流,只是眼见这对小夫妻生活工作的情景,记者就已动容。
朱家镇碱北村地处偏远,没有正式老师愿意到这里教学。2003年7月,孙恩权、徐瑞香从牡丹江师范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恰逢朱家镇中心校为解决农村师资薄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临时代课教师,孙恩权和徐瑞香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来到了大山,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
今年29岁的徐瑞香回忆,刚来碱北小学时,条件艰苦是难以想象的,校舍都是30年前建的。徐瑞香领着记者到距离新校舍不远的碱北小学旧址。学校大门上挂的校牌已经很陈旧,也没有操场。记者走进学校走廊,里面潮湿寒冷,地面还坑洼不平,仅能使用的一两间教室,黑板是水泥的,窗玻璃是用塑料布代替的。
“刚来那阵子,讲台是用砖头垒成。冬天教室冷,孩子们都得穿棉袄棉裤上课,大冷的时候都得戴棉帽子。” 徐瑞香感慨地说。面对这样残破的教学点,面对乡村学校的困境,两位年轻人,毅然拿起教鞭,坚定地站在了三尺讲台上。
身为临时代课老师,月工资只有200多元,但小两口儿在工作上却一直高标准要求。他们请教老教师,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外面进修。“那个时候我带六年级数学,他教四年级语文,相互鼓励,又暗地里较劲。”徐瑞香说,自己带的六年级数学班在一次全镇考核中,获第四名的好成绩。
2006年,朱家镇建立了教育中心,师生被分流到镇里,慢慢地,学校里只剩下了孙恩权夫妻俩坚守着三尺讲台。2007年7月,碱北小学变成了一个教学点,只剩下两个一年级的学生和学前班的娃娃。为整合教育资源,镇里准备撤并碱北村教学点,对临时代课老师进行清退。孙恩权和徐瑞香是林口县定向招生,这就意味着只要县里学校招教师,他们就可以被选聘走。但两个年轻人思前想后,没有向上级提出任何要求,放弃了拿着教师证走出大山的机会,依旧当代课教师。
小两口说有个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当两人背起行李要离开时,不少村民和孩子都到村头围住他们,有的小孩还抱住徐瑞香的大腿,不让走。这份深情也拖住了两人的脚步。因为没有工资,孩子们的家长每月凑钱给夫妇二人。现在两人合起来的工资每月也不过1700元。
微薄的工资经常让他们捉襟见肘,二人就利用两个假期,种庄稼、给村民打零工来维持生计,日子虽然艰难些,但是一想到那些可爱的孩子,就不觉得有多苦了。
- 2012-01-17铁路夫妻结婚6年未同过春节 隔车窗相望625次
- 2012-01-16夫妻实行亲情AA制 过年“各回各家 各找各妈”
- 2012-01-13将夫妻共有房屋转给“小三” 法院确认合同无效
- 2012-01-11雇工夫妻反目抛下子女出走 老板义务接管4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