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冯丽丽:带给留守儿童母爱阳光
www.fjsen.com 2011-12-06 15:17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冯丽丽心软,她总说,“我见不得孩子哭!”许是她骨子里的这份善良,让她和留守儿童结下了缘分。从2006年起至今,辽宁女农民冯丽丽倾尽全力,把母亲般的关爱无私地散发给百余名素不相识的留守儿童。

对于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来说,冯丽丽是母亲般的存在,是慈祥,是关爱,是最温暖的阳光。

冯丽丽的家乡在北票农村,那里土地贫瘠,人均不足一亩的耕地让村民的收入少得可怜。于是,外出打工成为了大多村民唯一的选择。冯丽丽的姐姐和姐夫长年在外打工,9岁的小外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次,抽空去看外甥的冯丽丽惊讶地发现,孩子变了,原本活泼可爱、懂事、喜欢学习的孩子变得落落寡合,面对他喜爱的小姨,完全一副冷漠的表情。由于经常性地吮吸,他的小指头已经被吮出了鲜红的嫩肉……冯丽丽非常心疼。她还发现,村里几个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孩子也和小外甥一样。

一个个孤独的身影,一个个让人震惊的镜头,深深刺痛了身为母亲的冯丽丽。“也许是一个母亲的敏感吧,我开始帮他们做一些诸如洗脸、梳头、暖暖手的小事,给他们讲道理、讲故事、教他们唱歌、跳舞,和他们做游戏、猜脑筋急转弯……”渐渐的,围拢在冯丽丽身边的留守孩子多了起来,从前曾冷落的庭院、树下、溪旁变成她和孩子们开心的乐园。每当看到孩子们孤独的脸上露出的久违的太阳般灿烂的笑容,“我就从心底里高兴。”冯丽丽由衷地说。于是,从2006年开始,利用周末、节假日,冯丽丽走遍了北票市的4个乡镇、10个村,与126名留守儿童建立了密切联系。

在留守孩子们看来,冯丽丽是他们的好阿姨、好老师、好姐姐、好朋友。北票桃花吐镇下洼村有个男孩,父母离异后各自长年在外打工,男孩只好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一年中秋节,冯丽丽到村里看望留守儿童,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孩子中,唯独不见这个男孩的影子,她径直去了他家,看见躺在炕上的男孩正在发高烧。二话没说,冯丽丽跑去买来了药和食物,并喂给男孩,看着眼前如同妈妈样慈爱的冯姨,男孩一下子扑到她怀里,眼泪也不停地流下来。后来,在冯丽丽的劝说和感动下,男孩的妈妈终于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留守儿童的家境都很一般,孩子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他们最需要关注,最需要用爱来沟通。”冯丽丽深有感触地说。在与留守儿童接触的过程中,冯丽丽发现,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或多或少地养成了些坏习惯。为了既不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又能督促他们改掉缺点和毛病,做过幼师的冯丽丽拿起纸笔,开始创作童话故事。

一则妙趣横生的童话,常常对应着留守儿童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不爱洗脸,做事拖延……孩子们听到这些童话时总是会偷偷吐舌头,然后默默改掉这些毛病。这些独特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三年前已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讲给留守孩子们的故事》就是从冯丽丽创作的故事中筛选出54篇汇集而成的。书中有的放矢地帮留守儿童解决着代沟凸现、亲情缺陷、情感变异、心理扭曲、行为失控等问题。冯丽丽对留守儿童充满了文化、理性和人性的关爱,也让她实现了对留守儿童从最初的“哄”到“教育”。

“其实我并没为孩子们做什么,在播种快乐的同时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冯丽丽由衷地说。而今,一直在收获幸福的冯丽丽已经难以割舍对留守儿童的那份牵挂。

她在11月29日的博客里写道:“昨晚,我和村里的留守孩子们约好,明天上午8点钟就能到他们村。当我大包小包地提着各种课外书和文具走在乡村小路上时,我的心是宽阔的。一想到一群天使般的孩子叽叽喳喳地在等着我的到来,我的心又无比的激动……可能,这些就是我要找的那个‘生命或生活的价值’吧。”(本报记者 沈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