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桂淦、梁纯爱夫妇扎根基层教育 用爱和责任筑起孩子希望
www.fjsen.com 2017-05-24 17:53:2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24日讯(林先昌)庄桂淦是一位印尼侨眷,1974年,为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庄桂淦从福州来到偏远山区政和县石屯镇石门村插队,妻子梁纯爱也是知青;1982年,在印尼经商的庄桂淦父母叫他夫妇俩去国外定居,帮忙打理生意,但庄桂淦却选择留了下来,和妻子都留在政和当老师。他和妻子梁纯爱用毕生的青春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庭,把根深深地扎在政和教育事业的土地上。

四十多年扎根政和教育事业 感受到家庭一样的幸福

据介绍,西津小学有143名学生,住宿生83名,其中51名学生常年住在学校,周末也没有回家。住宿的孩子们都是留守儿童,有些还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孤儿,其中还有5名儿童是智障儿。这些孩子们家长每个月也只交给学校120元基本生活费。

每天早晨6点,庄桂淦就起床,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督促学生起床、叠被子、搞卫生、洗刷、晨读;中午,他又开始值午班,维持住宿生秩序;周末,为了节约有限经费,他在校园周边开辟菜园,在菜园里忙碌着……有的寄宿生年龄小,夫妻俩经常要为他们洗头、洗脚、洗澡。每天晚上,夫妇俩都要巡夜两次,分别在11点和凌晨两点进行,看看孩子们要不要起夜,有没有不舒服,被子有没有盖好。

“在我们看来,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子,我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一样的幸福,”庄桂淦说。

学生林素萍说,晚上很晚的时候,校长都没有睡觉,还一直来宿舍检查我们的被子有没有盖好,还会帮我们盖被子,有时候有些同学发烧了,他会拿一些药来给我们吃。

为了缓解学生思念父母之情,庄桂淦要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陪孩子们锻炼,有时候还要帮孩子们解决一些小矛盾,事无巨细。

就这样,庄桂淦夫妇一天总是忙忙碌碌,还得抽时间帮助孩子们整理房间卫生,帮他们洗衣服。

他与夫人梁纯爱只有一个女儿,但他们“收养”的贫穷孩子却逾千人;他的一生没有储蓄,把自己所有的工资全部花在了抚养留守儿童的身上。庄桂淦介绍,妻子梁老师在2003年退休的,这时开始在学校寄宿的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很多学生家庭都很困难。为了支持自己,妻子放弃了退休后陪伴女儿,照料母亲的想法,与自己一起照料孩子们的生活,当一个孩子们眼中的“梁老师奶奶”。

庄桂淦的“大家”是幸福的,也有包容有爱的小家

2004年西津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后,除了寒暑假,13年来,庄桂淦和梁纯爱夫妇就没有一个晚上能睡个囫囵觉。许多外出打工、经商的家长得知他们夫妇如此用心对待学生,都纷纷把孩子送到西津小学,建阳、建瓯、浦城、松溪等周边市、县许多村庄的家长也把孩子送来,尤其是临近的东平镇的新口、范屯、护田、碗厂、西表、苏地等村的孩子们很多。

但学校仅有一栋简陋宿舍。不够住,庄老师和妻子腾出自己的小房间,和孩子们挤在一起睡。学生增加了,简易食堂那两口铁锅供应不了饭菜,庄桂淦又四处奔忙,建起了干净的大食堂。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他妻子就帮学生们洗头洗澡洗衣服。一天半夜,学生叶雨芳突发高烧,他立即背着走了三四公里路赶到诊所……十年如一日,庄桂淦夫妇和孩子们同吃同住,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更像是这群孩子的爸爸妈妈。

无疑庄校长“大家”是幸福的,他也有着用一个包容有爱的小家。如今,梁老师的母亲还在建阳与大哥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女儿在福清市洪宽中学任政治教师,女婿林周是平潭人,师大毕业后也在福清任教。女儿女婿生育有一个四岁的外甥,去年外甥女也出生了。算起来,他们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了。

女儿说:父母的品格、境界很崇高

庄毓秀是他们夫妻俩独生女儿。她从小聪慧,成绩优异,庄桂淦说:“在高考志愿申报时,女儿征求了我们的意见,我想我们夫妻都扎根教育了,就建议她报考了福建师大”。

“我在政和城关上学时,周末回家,看见我爸爸不是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在干活,打扫卫生,修理课桌、校舍,还经常爬到屋顶修漏” 庄毓秀现在当了老师,才理解父亲对孩子的一片苦心。“我觉得父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舍己为人,能把贫困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孙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品格、其境界比照料自家的孩子、孙子不知要崇高很多。”庄毓秀说。

虽然是四世同堂,但因为学校的孩子们,这个家庭成员间真是聚少离多,全家没有一张像样的全家福,四十多年来,庄校长才回福清老家过过一次春节。为人女儿的梁纯爱,每年也只有在八月份的几天时间内,她才能抽空回建阳老家探望母亲,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不得不带上几个没有被亲人接走的学生。

“孩子的父母和至亲都不在身边,而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命根子,父母一生劳碌,都是为了孩子!担当那份本应属于孩子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责任,我们如同徒手攀岩,临渊牧羊,赶着多少只羊出去,得赶着多少只羊回来!”梁纯爱说道。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