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智利憨小伙闽南语歌表真情 当上地道闽南女婿
www.fjsen.com 2016-08-09 09:47:14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智利憨小伙闽南语歌表真情 当上地道闽南女婿

智利憨小伙 当上地道闽南女婿

“感谢你的手,付出的温柔,造一个巢,乎我闪避所有的忧愁。我会用我的人生,答应你的希望甲要求,乎你永远是我尚水的新娘……”这是智利小伙Michael在婚礼上深情唱给妻子小谢的一首闽南语歌《手中情》。Michael来中国即将满十周年,与妻子成婚三年多。昨日,夫妻俩与早报记者分享了两人一路走来的相识、相知、相守。

相识

不够浪漫的他 制造机会与她相处

Michael,1987年出生于荷兰,父母离异后,他随着父亲前往智利。在智利,蓝天、草地、牛羊构成Michael的童年记忆,也塑造出他朴实、真诚的性格。Michael很早便出来工作,帮着养家,19岁时他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中国,开启他新的人生。

2011年,Michael遇到了妻子小谢,一个美丽聪慧的石狮姑娘。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过的小谢,落落大方,谈吐得体,让Michael一见倾心,“我告诉自己,我只想跟她在一起”。

当时,小谢应聘到Michael的公司,作为Michael父亲的助手,并处理一些综合事务。为了追求小谢,自嘲“不够浪漫”的Michael开始想方设法制造机会与小谢相处。常常利用出差机会,与小谢接触,陪伴在小谢身边。

小谢比Michael大了3岁多,她一方面只想专心工作,另一方面担心这段跨国姐弟恋没有好结果,因此迟迟不肯答应,更刻意疏远他。这让Michael十分苦恼,几次跟知心的客户聚会,Michael酒后吐真言,总是叫着小谢的名字。

智利小伙Michael已经成了地道的闽南女婿,像他们这样修成正果的跨国婚姻在泉州还是少数。

相知

细心坚持的他用8个多月追到她

“出差总要十天半个月待在外面,他生怕我饮食不规律,经常准备好三餐给我。又比如他会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帮我处理一些工作。我不能出差,他就带礼物让我感受当地的氛围……”小谢说,Michael的默默奉献,她都看在眼里。“用了8个多月才追到她。”Michael假装轻叹一声说。

本以为抱得美人归,哪知害怕掌上明珠受伤害的谢家二老并不看好这段恋情。Michael知道后并不气馁,他用心地记住二老的生活习惯,耐心陪他们说话,逗他们开心,每次出差总会把二老的需求放在首位,带一些实用的东西回来,谢家二老终于也被Michael打动。

为了小谢,本就喜欢泉州风土人情的Michael,更加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学习闽南语。“划拳、打麻将、泡茶,我都可以!”Michael笑道,自己一向喜欢多认识朋友,更因一段划拳喝酒的小视频,在闽南地区朋友圈里小火了一阵,所以在2013年迎娶心目中的女神时,婚礼现场济济一堂,“50桌酒席都坐不下”。

相守

聪明好学的他 用闽南语歌对她表真情

眼看水到渠成,婚礼前夕,却又出现了“难题”——谢妈妈和小谢的闺蜜,要求Michael在婚礼上唱一曲闽南语歌,向小谢表白。憨厚的智利小伙子懵了,他的中文口语已不成问题,但闽南语歌对他而言仍是难于登天。

为了心爱的小谢,Michael“豁出去了”,一整夜反反复复听着《手中情》,第二天便面对数百名宾客,用蹩脚的闽南语发音,一字一句唱出自己的诚意。

“老一辈的亲戚都在抹眼泪,年轻的都在拍视频。”小谢羞涩道,当时她并不晓得Michael遭此“刁难”,有些手足无措,待一曲完毕,她已感动得泣不成声。

婚后的两人,少了些浪漫,多了些平淡。留学过的小谢和在华多年的Michael,在观念和文化上大多能互相融合,但仍会遇到小摩擦。Michael总会木讷地哄着小谢:“别生气了,今天我来做饭。”简简单单的行动,总让小谢很快气消。

如今,Michael与另外两位中国友人合伙开了一家鞋类外贸进出口公司,夫妻二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小谢甘心当Michael成功背后的女人,“造一个巢,让他闪避所有的忧愁”。本月21日,是Michael来中国的十周年纪念日,现在,紧握双手的两人,憧憬着未来能一起相守走过一个又一个十年。(记者李波玲 庄丽祥 文\图)

延伸阅读

近几年泉州涉外国人、涉港澳台地区和华侨婚姻登记总数下降

7个月里 泉州仅办理12对涉外国人婚姻登记

白浪滔天,银河阻断,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转眼又到七夕,牛郎织女终于又盼来了一年一次的鹊桥相会。而到了这个时代,比牛郎织女跨越银河更难的是翻越千山万水、克服千差万别,圆满完成一桩涉外婚姻。

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生活,不过记者了解到,与其他地区相比,泉州的涉外婚姻并没有越来越多。在跨越银河并不难的今天,还有什么能阻隔“中外”牛郎织女?

近15年来

登记总数波动下降

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获悉,原本需在市民政局窗口登记的港澳台、华侨及外国人婚姻登记,今年5月1日起,下放至各县市区。而在2015年10月1日之前,只有省民政厅才有权限办理登记涉及外国人的婚姻登记,各市民政局仅办理涉港澳台、华侨的婚姻登记。

据泉州市民政局显示,泉州涉港澳台、华侨的婚姻登记总数,2000年为613对,2001年为589对,2005年为835对,在2006年更是达到近15年来的高峰,登记婚姻为979对,此后数据有所减少。2015年,泉州涉港澳台、华侨及外国人的婚姻登记为300对,2016年截至8月4日18时为216对。

婚姻登记数据显示,近15年来,泉州涉港澳台、华侨及外国人婚姻登记总数波动下降,在经过几次高峰后,步入较为平稳的状态。

泉州市民政局行政审批科朱科长介绍,市局窗口有权限办理涉及外国人婚姻登记的7个月里,泉州市民政局共办理12对涉及外国人的婚姻登记。而5月1日至今,鲤城仅办了2对涉及外国人的婚姻登记,丰泽办理1对、晋江办理4对,这些数据均显示,涉及外国人的婚姻登记占比较低。

国内生活水平提高

涉港澳台和华侨婚姻少了

“我刚来工作那会儿,涉港的婚姻登记特别多,这几年少了很多,而且如今来办理涉港婚姻登记的不少还是补证。”鲤城区婚姻登记处王主任告诉记者,约十年前,嫁到香港是许多人眼中的“嫁得好”,而如今,随着大陆生活水平的提高,泉州人,尤其是泉州市区的女性,嫁到香港的越来越少了。

对此,泉州市民政局行政审批科黄主任颇有体会。他说,约二十年前,他在办理涉外婚姻登记时,有一年办理了400余对涉台婚姻登记,而这些年涉港澳台、华侨及外国人婚姻登记总数都少有突破400对。

“那时候,内地发展不像现在这么好,而香港、台湾都是号称‘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达区域,泉州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与香港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很多人也愿意与香港人、台湾人结婚。”黄主任认为,这些年来泉州经济发展迅猛,不少以往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投资的华侨华人都返回泉州投资发展,泉州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是许多泉州女性不愿远嫁他乡的重要原因。

涉外国人婚姻占少数

克服文化差异并不简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一直在变。”黄主任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嫁给军人是中国女性的首选;而后,嫁给有知识的大学生又成万千女性的心愿;后来,有着“铁饭碗的公务员”成为香饽饽;再后来,嫁到经济较为发达的港澳台地区或外国,或者嫁给商人也成为一种流行;而如今,对于不再受经济束缚的年轻人来说,嫁给情投意合的心仪对象才是最重要的。

当远嫁他国的时尚成为过往,现实生活因素成为阻断中外牛郎织女的最大障碍。泉州人小朱在大学期间结识一位来自梵蒂冈的留学生,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毕业时,两人因回哪儿生活僵持了好长一段时间,最终相互妥协选择到上海发展。然而,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两人最终分手,小朱回到泉州父母身边,而她的男朋友则飞回梵蒂冈。

“那得有多爱,才会选择跟外国人共度一生。”王主任认为,改变二三十年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传统观念等,跟一个甚至连肤色、眼睛都不同于自己的外国人结婚生子,这不是大部分人能做得到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直言,绝大多数跨国恋情都因抵挡不了文化差异,最终各奔东西,而且泉州人偏保守,别说嫁给外国人或娶外国媳妇,就连嫁到其他省市、娶其他省市的媳妇,家长都不一定能接受。(记者麦彬彬)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