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军华 □ 刘伟玲 13年前,她刚来泉州时,与丈夫还只是塑料厂的打工者,靠每月低微的收入维持生计。如今,她已拥有自己的工厂,年营业额达到100多万元。在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她不忘家乡的贫困妇女,带着她们共同致富。她就是四川妹子秦凤梅,如今39岁的她已在闽南扎根,闯出一番事业。 秦凤梅的老家在四川省达州市。2001年,为了维持生计,秦凤梅的丈夫和当地的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谋出路。第二年,26岁的秦凤梅随丈夫儿子一起来到福建泉州,在北峰街道的一家塑料厂打工。每个月加起来2000多元的工资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保障。2009年,北峰街道招丰社区工作人员在例行走访中的一席话,改变了秦凤梅此后的生活。“当时他们说,你可以出来单干。”秦凤梅说,就是这句话点醒了她,也点燃了她的创业激情。 很快,秦凤梅便从工厂辞职,利用多年的积蓄以及借来的钱购买了一台二手注塑机,并且租下了一间店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秦凤梅说:“我辞职后,丈夫仍然留在工厂上班,毕竟我们才刚创业,需要他的工资维持起码的日常生活开销。”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秦凤梅每天都要从早上七八点忙到晚上十点多甚至更晚。一边要忙着店里的塑料加工生产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在上学的儿子,身心疲惫的秦凤梅,一年内体重由100多斤下降到只有80斤。丈夫看着妻子,多次心疼地劝说秦凤梅放弃。 “可我觉得创业就是要吃得了苦,时刻告诉自己要坚持,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秦凤梅说。 在秦凤梅的坚持和努力下,加上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慢慢积累了不少客源。此外,社区工作人员也向秦凤梅介绍了不少客户。就这样,秦凤梅的塑料加工厂开始一步步走上正轨,生意也越来越好。随着生意越做越大,2014年正月,秦凤梅搬到了3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新购置了2台注塑机。丈夫也从工厂辞职,帮助她一起经营管理塑料加工厂。秦凤梅的塑料加工厂聘请了十几名工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她说,自己就是从贫穷的地方走出来的,深知外出打工者的不易。 |
- 2015-04-27贵州成立海外青年创新创业协会 助海归创业
- 2015-04-27人社部:留学回国毕业生就业创业可享支持
- 2015-04-25“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向社会征集项目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