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群众路线在妇联:她们和群众的亲情缘自“接地气”
www.fjsen.com 2013-07-25 10:12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为群众服务成为亲情纽带

马小芬,是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的妇联主席,她手下的兵可是不少,这位妇联主席可以调动143 名“兵”——北小营镇“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谈起手下的兵,什么榆林村的赵金环、前礼务村的张常云、后鲁村的高秀春……马小芬随口道来。2010 年,北小营镇被顺义区确定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镇,为充分践行“用群众工作统揽全局”的思想,镇妇联确定了“1+1+15”工作模式,即由1 名党员和1 名村民代表,结对联系本村15 户左右村民,担任政策讲解员、信息收集员、矛盾排查化解员等“十大员”角色,深化村民与党委、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每家每户有人服务、有人管理。

这一发动群众力量、依靠群众智慧、解决群众实事的做法,一经推行就收到良好效果。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不少是妇女,不仅很好地履行“十大员”的作用,而且在邻里照顾、纠纷化解等方面更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2011 年顺义区妇联提出,加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和“妇女之家”建设的要求,北小营镇每个村都成立了“巾帼亲情服务队”。

妇联这个与群众的纽带,把亲情传递的更加温暖。前礼务村的“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每天为村内36 名孤寡老人送去一日三餐,风雨无阻,被老人们称作“贴心闺女”;榆林村的“巾帼亲情服务队”打造了“10 分钟服务圈”,每人都为5~7 名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服务,内容包括临时照顾、收拾房间、洗衣拆被、服药、送餐等免费服务。

春风化雨润无声,巾帼服务暖人心。和群众的亲情,建立在为群众服务之上,还有什么距离不能拉近?

前礼务村村民在“巾帼亲情服务队”带领下,自发组织了青春永驻艺术队,唱歌跳舞之间,和谐之风徐徐吹来。队员们还是群众的“电子眼”。北小营村“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王淑琴与王桂芬两人在村内巡逻时,发现两名面孔生疏的男子在路边的一辆电动车旁,一个望风,一个正在撬锁。王淑琴立刻打电话通知其他队员,两名男子放弃“猎物”仓皇逃走,群众财产得到保护。

后鲁村“巾帼亲情服务队”队员高秀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1 年,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3 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村民都称她为“不戴帽徽的法官”。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