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余晓兰:20年“治绿”万亩荒山
www.fjsen.com 2012-10-10 15:46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主人公语录

“十几年前,我只为拥有这个家庭而感到幸福;今天,我为拥有这片绿色世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选十八大代表,我深感荣幸,感谢党对我的培养,感谢群众对我的肯定。”山西省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的余晓兰高兴地告诉记者。

余晓兰是云南省开远市人。1989年秋,她和退伍转业的丈夫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到偏僻的塞外右玉。当她一踏上右玉这块土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生产条件几乎还停留在原始状态,生活水平极其简陋,看到的满眼全是黄土。当丈夫告诉她到家了,让她进屋子时,她死活不进,她以为村里的人们在耍笑她这个外地姑娘,这是怎样的地方呀,土坯房子又矮又小、又破又乱,想到今后就要在这里生活下去,她几乎哭了一整夜。

留下来,让右玉绿起来、美起来

面对贫困的现实生活,她失望过,犹豫过,也想过要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故乡,但是当她看到丈夫和婆婆挽留的目光,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她和丈夫杀过猪卖过肉、种过蘑菇开过荒、跑过运输修过路……生活虽然逐渐有了改善,可她心中对绿色的依恋却丝毫不减,对家乡的优美环境日益思念。余晓兰想:“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双手把右玉也变成像自己家乡一样绿、一样美?”

1992年,右玉县委、县政府发出鼓励农民治理开发“四荒”的号召,余晓兰感到实现自己绿色梦想的机会来了。她很快把目光盯在了村南那些没人治理也没有人敢治理的荒山、荒沟上。余晓兰拿出多年来的全部积蓄,一下子就购买了4000多亩荒山荒坡和门前30亩乱石河滩。从此她和丈夫就拉开了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持久战。打地埂,挖鱼鳞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绿化,一道山沟一道山沟地治理。她和丈夫凭着一辆三轮拖拉机和两双勤劳的手,开山取石围堰、拉土垫地平田,将30亩乱石河滩改造为30亩坝滩地,在坝滩地和荒山荒坡上栽下了60多万株松树,3万多株杨树、果树,10亩人工沙棘苗,10亩柠条苗,办起了家庭林场,培植各种树苗100多亩,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生态建设园区。

积蓄全投在了荒山上

右玉十年九旱,雨水少,风沙大,树苗成活率很低。为了保证树苗成活,余晓兰每天往山上担60多担水浇树,在许多人眼里这简直不可思议。有的地方担不上去就一桶一桶地往上提,然后再一株一株地蹲下来浇灌。由于林地离家太远,中午余晓兰回不去了,带点干粮,饿了在山上烧几个土豆吃,渴了就到沟里喝几口山泉水,累了在山梁上躺一会儿,双手和脚板不知磨起多少血泡和老茧,脸也晒黑了,粗糙的皮肤全然没有南方女子的模样了。在这荒山坡上,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谁也无法计算。几年下来,由于买树苗开支过大,不仅将原来的5万元积蓄全部花光,父母和两个姐姐给她寄来的2万元现金也一分不剩地投进了这荒山治理中,还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一度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就在余晓兰举步维艰时,右玉县委、县政府给她的及时鼓励和帮助令她终生难忘。2001年7月16日下午,她在担水浇树时不小心摔倒,扭坏了腰椎,卧病在床两个多月,父亲姐姐得知消息后,把她接回云南老家治疗。就在治疗过程中,没想到右玉县委、县政府给她寄到云南老家1000元钱,时任县委书记赵向东拿出自己的工资500元,并给她写来慰问信,还打电话问候她的病情。余晓兰知道这是右玉人民对她绿化事业的最大支持,从此以后她就更加坚定了信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右玉的绿化建设中去。

“做人不能忘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给了我无限的帮助,是各级领导给了我坚持走下去的勇气。为此,我要回报他们。”几年来,余晓兰为乡亲们免费提供优质苗木,为群众义务修剪果树,为村里的小学捐款、捐物。累计拿出帮扶资金达3.8万元。同时,给当地农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30多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000多元。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周边几个村子的群众也纷纷走上了规模绿化治理路子,现在已达到20多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