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小蚕”做出大文章 贫困村有了脱贫产业
www.fjsen.com 2017-06-09 11:43:13  徐旭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屋外骄阳似火,屋内恒温舒适。脚踩鞋套,换上防护服,推门进入蚕房的一瞬间,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眼前一亮,足足有2000平方米的蚕房宽敞明亮,这里是蚕的王国,数不清的蚕宝宝们正在享受桑叶的美味。

“双手多拿一些,使劲向前抛。你看抛的时候,像不像天女散花。”三江村妇女廖春年和她的合作社伙伴驾着电动机车给蚕喂桑叶。“来,试试看。”在廖春年的鼓励下,记者禁不住好奇走上机车,尝试了一下天女散花式地给蚕喂桑叶。

“这边可以了,扶好,我要开车了。”廖春年按动手中的按钮,机车向前慢慢开动,不到半个小时,桑叶很快铺满了2000平方米的蚕房。

种桑养蚕是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的传统产业,过去,分散落后的传统养殖方式制约着产业发展,许多养蚕户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

三江村共有626户2711人。2015年被自治区定为“四类贫困村”,根据精准识别入户调查评估,共有贫困户126户471人。

廖春年说:“过去养的量小,设备也不行,出来的(蚕茧)质量差,卖的价钱上不去。”

如何才能实现传统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3月,那楼镇扶贫干部实地考察了宜州桑蚕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让那楼镇的扶贫干部们找到了发展门路。

为增强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效益,由政府和公司出资建设基地,三江村“两委”干部通过宣传发动,将1200亩土地流转给种桑养蚕基地。由时宜公司在基地建设小蚕共育室、蚕茧收购站、标准大蚕房20000㎡、蚕沙无害化处理池、优良桑苗繁育地,引入养蚕保俭,同时提供优良种桑苗、种养殖管理技术、蚕茧保价收购(30元/公斤)。农户则按公司要求种植养育,形成利益联合体共同建设种桑养蚕基地,推动种桑养蚕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和农民生产收益。

为了保证农户收益,三江村成立了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当地贫困户不仅可以成为月月拿工资的产业工人,还可以靠入股分红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韦德洋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农户养出的蚕结茧了,统一由公司包收,不用再担心养蚕以后茧没人收。”

眼下,正值三江村合作社蚕茧收获的时间。采用现代技术和标准化养殖的蚕茧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也有保障。三江村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永昌告诉记者,目前有公司过来(收购),每公斤比市场的价格高5块钱,群众积极性很高,对合作社很有信心。

“我们加入合作社以后(收入)提高了很多,我在这边工资每个月有2300元左右,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养蚕技术,还有了稳定的收入。”不用外出奔波打工,在家门口每月能拿到这个收入,廖春年很满意。

在“小蚕”上做出大文章,贫困村有了产业,贫困户有了增收项目和技能。2016年三江村建档立卡的117户贫困户、453名贫困人口中,有91户384人实现了脱贫。记者了解到,那楼镇还在其他有种桑养蚕产业基础的村推广三江村的成功模式,走“基地+农户+企业”的产业化路子,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