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岩、周淑德家庭事迹材料
www.fjsen.com 2016-02-24 15:55:14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    我来说两句

张书岩(后排左一)一家四代同堂

2009年8月,张书岩年满60岁退休,带着老伴回到漈头村,老两口一起做起普通的志愿者。这一做竟然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爱心事业,而名扬21个国家地区。

自费为古村美容--坚持不懈

漈头村原有4000多人,现全村不到千人卫生极差。张书岩夫妇带头打扫村道,还自费买来300多把扫帚分发给村民。受他感染,村民们养成了清理“门前雪”的习惯。由于村大人少,卫生还是不尽如人意。他俩就从每月的退休金中取出800元,聘请两位村民协助打扫。一位老大爷是“五保户”,另一位是年仅28岁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尿毒症患者。这一义举坚持四年多来,清洁了村道卫生,解决了这一老一少的生活问题。

光整洁还不够,还要绿化。他俩和弟弟购进珍贵的红豆杉苗,经5年,培育出一万多株红豆杉,一部分用于村道绿化,另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2012至2014年三年植树节,他们总共赠送给屏南一中等全县中小学,医院等单位700多株红豆杉,价值7万多元。

照顾孤寡老人--自始至终

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解放初在部队服役,退伍后“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顽固,错过了结婚年龄终身未娶。2010年10月,老人生病卧床不起,无人照料。老张知道后,让全家人轮流为他送饭,修剪脚趾甲,甚至清理粪便,直至2011年底老人安祥过世。这一善举,成为村里敬老爱老的美谈。

担任义务投递员--持之以恒

漈头村距县城5公里,邮件投递由临时工不定期服务。为方便群众,夫妇俩承担起义务投递邮件工作,乡亲们无不拍手叫好。在村民的赞誉声中,张书岩的二儿媳也加入了绿色使者的行列。

大洋彼岸献爱心--首相接见

张书岩堂弟定居马来西亚,1994年,他前往探亲。为波德申综合中学和丹那美拉C新村华文小学各捐助马币一百元、人民币一百元。《南洋商报》报道了张书岩的爱心事迹。之后,夫妇俩又十次到大马探亲,每次都为当地献爱心。1997年2月5日,这们国外爱心游客,受到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接见。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中国报》《星州日报》《南洋商报》等大篇幅图文报道。

创办公益博物馆--名扬四海

漈头为屏南“四大书乡”之首,文物古迹远近闻名,但受到严重破坏。为保护、抢救村里的古(文)物,张书岩夫妇带领一家人,开始搜集被人遗弃的农耕工具,请师傅修复后,设一个“耕读文化小展室”进行展示,意在唤醒村民的保护意识。他通过借、租、赠、买、寄等方式搜集古(文)物。如今,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十二座清代古民居内设历史文物博览馆和清风正气史鉴馆等11个展馆,展区面积3000多平方米,馆藏历代古(文)物一万余件。已初步打造出“十一展馆,三个基地,三条长廊”的展览规模,被中外游客、专家学者誉为“民间故宫”。

六年来,一共有21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游客免费参观了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总接待游客量近20万多人(次)。为保护抢救古(文)物,弘扬华夏耕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开办仁爱启明书院--老少受益

张书岩一家人的公益博物馆创办成功后,为众多公益事业搭起一个良好的平台,北京市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晏阳初平民教育中心等五部门,在他的博物馆里设立福建省首家“爱故乡工作站”,为唤起村民参与爱故乡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特别是北京市仁爱基金会下属机构北京市仁爱启明书院,借助他的博物馆平台创办的漈头仁爱启明书院,关注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为儿童提供全新学习平台,为妇女提供创业机会,为老人排除孤独老有所乐等平凡事业,做出了不平凡贡献。

张书岩这个和睦家庭的美丽爱心事业,引起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纪检监察报》《日本新华侨报》、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美国ICN电视台等国内外100多家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网络媒体等进行了报道。他本人获得全国爱故乡2014年度风云人物、省道德模范、宁德市优秀共产党员、市文物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他的家庭被评为省模范道德家庭、宁德市五好文明家庭等数十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