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妇女之家让村民不出村享多种服务
www.fjsen.com 2012-09-13 16:08:32  刘福国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9月11日上午,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镇新乡村妇女之家刚开门就有人进来,她们有的到阅览室看书,有的到娱乐室看电视。

听说记者来采访妇女之家,正在看电视的村民孙永景、王连喜抢着告诉记者,村里的妇女之家建立以来,她们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天不到这里来转转觉得一天都没有意思。

新乡村妇联主席王晶告诉记者,村里毗邻市里,很多年轻人都到市里打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孩子就经常到妇女之家来聊天、唠嗑、看电视。

新乡村的妇女之家不仅有完善的各项制度,还有100多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室,村民可以在这里进行室内体育锻炼。妇女之家阅览室每天都要更换几十种报纸和杂志书籍。

新乡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良告诉记者,村里的妇女之家成立后,她们积极和市里图书室建立了联系,图书室免费为村里提供报刊和图书。

新乡村妇女之家还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供老人看电视用,里面配备了沙发床,老人们可以很舒服地聊天看电视。

在新乡村妇女之家图书室,记者看到里面有很多文学书籍和报刊。

正在阅览室看书的张晓颂对记者说,她家里没事情的时候愿意到妇女之家图书室来坐坐,在这里她读到了一些文学和健康养生的书籍。“没有精神生活多空虚啊!”

村民代表朱玉芬脖子上还缠着纱布,一个月前她刚做了淋巴结手术,目前正在家里休养。她说,如果没有这个阅览室,自己真不知道这些天怎么过。

石秀兰一边看着《读者》,一边兴奋地读了起来。她说自己是《读者》杂志的忠实读者,过去为了买这本杂志,她要到市里去买。有时候忙起来没有时间去买,现在村里妇女之家为大家订阅了这本杂志,她可以随时来这里阅读了。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有7位妇女来这里借书、阅读。她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读书,还能互相交流。

邹慧在村里种植玉米,过去她一直不知道玉米须子能吃并且营养丰富。她参加妇联组织的培训知道了这些后,告诉街坊邻居,大家有些不相信,邹慧在阅览室书籍中找到了答案,她硬是把那些对她说法有怀疑的人拉到了妇女之家阅览室,一时间成立了村里的笑话。

新乡村妇女之家建立以来,先后为村里适龄妇女组织了体检以及餐饮、电焊技术等培训班。村里的很多妇女因此受惠。

采访中,村民们还向记者讲述了妇女之家不仅是学习室、活动室,而且还是调解室的故事。

苏玉梅是个残疾人,家里生活不富裕。今年春季学校开学,苏玉梅夫妇因为孩子上学发生了矛盾,两口子弄得关系紧张。

村妇联主席王晶听说后,把苏玉梅两口子请到妇女之家,并请来了村里德高望重的妇女和他俩谈心、唠家常,很快两口子的矛盾纠纷化解了,村里还给上学的孩子购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

说话间,阅览室隔壁的电视声音响了起来,屋里几位老人半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今年60岁的常秀兰,身体不好,不能下地干活。她说:“整天在家里不是打针就是吃药,闲在家里闷的慌,老伴一看自己闹心了就督促自己到大队(妇女之家)去转转,那里人多、热闹,忙乎起来就忘记了疾病。”

李凤芝是一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过去一直在村里做妇女队长,现在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妇女之家工作。谈起村里的妇女之家,李凤芝深有感触地说:“过去那个年代,我们做妇女工作只要干活干得好,干活时能带头就行;现在妇女工作不仅工作要带头,还要想尽办法给妇女姐妹提供服务。宣传、教育、合作医疗等工作,没有一项能少了妇女的。”

新乡村为了拓展妇女之家服务功能,王晶积极和榆树金融服务中心联系,在村里设立了代办点,村民不用出村子就可以办理小额存储业务,还可以为村民代收电费,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

在记者的采访即将结束时,村民李亚芝正好来妇女之家找王晶缴纳电费,她告诉记者:“妇女之家成立了代办点后,真是方便了我们。过去我们交电费还要到镇里去,现在打个电话,王晶她们就服务到家,太方便了!”(本报记者 刘福国)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