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编者按
连日来,接踵而至的大学生传销悲剧不断上演:先是某985高校的年轻毕业生李文星,不慎落入传销组织骗局,直至客死他乡;这一事件曝光后的第6天,天津警方通报,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张超到天津静海区求职却误入传销组织,4天后身亡;随后又有报道,湖南某学院大二女生林华蓉应学长之邀,被骗到湖北的传销窝点,24天后投河溺亡……
一个个惨痛的事实,发人警醒:是什么吸引“天之骄子”步入传销难以自拔?如何识别传销骗局?锥心刺骨的悲剧如何才能不再重演?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宋利彩
□ 实习生 马州 张淑秀
近日,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找工作时在BOSS直聘上应聘遭遇传销骗局,失联数日后不幸身亡的新闻,再度引发公众对传销骗局的关注。
传销组织瞄上大学生
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远不止李文星一人。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大学生传销”,可以找到相关链接309万条之多。
李文星事件之后,8月7日,天津警方通报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生张超在天津静海区误入传销组织死亡一案。据张超的父亲说,张超毕业后在云南上了一年班,因为想离老家山东的父母近点,于是辞职,通过“信息平台”去了天津。没想到,到天津4天后“孩子就不在了”。
日前,一位网名叫“DCZY”的大学毕业生也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讲述了自己陷入传销组织的过程。DCZY在网上交了一个女朋友,不久之后,“女朋友”约他来北京见面,之后却坐上一辆公交车来到了燕郊,直到被骗入小黑屋,他才意识到自己是被骗入传销组织了,之后就被软禁。
期间,他的身份证、银行卡全部被拿走,并被24小时看守,无法离开传销者的视线。有人甚至威胁他:“你走啊,让你走。我先让你走2000米,看我能不能抓你回来!”
“我在传销组织里待了1个月,因为我有反传销的意识,所以无论他们说什么我都不信,但表面上要表示相信,以取得他们的信任。”DCZY说,后来他的父亲找到了骗他的女孩的老家,迫于压力,女孩才把DCZY从传销组织里放了出来。
DCZY说:“传销的手段就是不择手段。里面那些被洗脑的女孩子,劝都劝不走。劝了还会被骂。”
另据媒体报道,青岛某高校舞蹈系女生深陷传销组织一年多,被骗7万多元,抱着“捞回本钱”的念头,女孩又骗了2名亲友,日前被警方解救后跪地忏悔;重庆北碚某高校女生小杨被自称老乡的网友骗入陕西一传销组织,直到被警方解救还不太相信对自己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老乡会骗她;广州某大专院校家装设计专业李强在找工作时被同学骗入贵阳一传销组织,7天后终于逃出传销窝点返回广州……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的案例不胜枚举。
在新京报起底李文星陷入的“蝶贝蕾”传销组织的报道中提到,现在北派传销将主要目标转移到了大学生身上,当地传销的受害群体由农村的打工青年发展成大学毕业生为主。
反传销志愿者刘李兵告诉记者,在接到的求助咨询电话中,大学生占7成,而且很多大学生是在校期间就误入传销组织,学业也因此基本荒废。
“一夜暴富”成诱饵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在毕业求职或寻求实习、兼职机会时,对互联网的依赖日增。近日,记者走访了几所大学,学生们表示,借助互联网求职是他们找工作时必不可少的途径。
“首先最主要来源就是校园提供那些企业、单位,都是比较靠谱的。其次就是通过网站,还有一些微信公众号。”沈阳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冯雅楠说,至于网上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就要靠自己筛选了,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而当记者问到如何辨别时,冯雅楠表示“具体的说不出来。”
“天下不可能掉馅饼,不要一味图高工资,招聘信息给出的条件看似非常好,但是去了又是另外一回事,这种都是公司招人的套路。”西南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刘姚则说,那种支支吾吾在电话里不说清楚非要喊你去当面说的,很可能就是给出的条件与招聘信息不符合,但不一定就是骗子公司,这只是很多公司惯用的手法,也会给人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传销的概念还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为传销就是绑架勒索、控制人身自由。而现在的传销有的控制人身自由,也有一部分基本不控制人身自由,而且管吃管住,不拿不抢你的东西,而是给你一个一夜暴富的理念。”刘李兵说,在这种被洗脑和自我洗脑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就会不自觉地陷入传销。
刘李兵还表示,大学生成为传销的“主力军”,一方面因为其资金来源比较轻松,可以很容易地从家里要到钱。另一方面,现在一些大学生存在一个心态,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求职时想尽可能地展现自我,通过自己的成功改变家庭的命运,所以即使意识到是传销,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赌一把,看自己是否能赚到大钱。
在反传销网创办人、会长叶飘零看来,大学生虽然受教育程度高,但社会经验很少,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急于求职。传销组织就是抓住了他们急于就业创业的心理才得逞。还有的传销组织会鼓吹自己所做的是国家行为,是在为国家做某项“事业”。“比如说北派传销,会说自己是在抵抗国外的直销公司,来振兴民族企业的。而南派传销则会声称自己所做的事利国利民利己,为了打造新型的中产阶级等,这些对大学生的诱惑力非常大。”
“如何对此进行鉴别,学校没有这样的课程,完全靠自我判断,所以大学生很容易被蒙蔽,参与传销。”叶飘零说。
增强判断能力防范传销骗局
“李文星事件以后,学校挺注意这方面的事情,经常让辅导员给我们做类似的思想工作,院里还开过几次大会,就是来说明这个事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届硕士研究生陈体超告诉记者。
河南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应届毕业班辅导员说:“学生找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校和老师也只能起到提高他们能力素质和警醒说明的作用,真正找到怎样的工作和能否找到工作还得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关键时刻,还得看学生自己的抉择。”
几年前,作家慕容雪村在传销组织卧底23天,在《中国,少了一味药》一书中揭示了黑暗传销世界的无知和疯狂。书中写道:“所有传销者都有相同的特点:缺乏常识,没有起码的辨别能力。急功近利,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他们无知、轻信、狂热、固执,只盯着不切实际的目标,却看不见近在眉睫的事实。这是传销者的肖像,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肖像。”
“目前的高等教育不会对一些生活上的常识问题进行多么深刻的学习。”叶飘零说。针对目前中国传销泛滥成灾的问题,他建议在高校对传销与直销问题经常性开会说明或者宣传,加大校园宣传的力度,尤其要教育应届毕业生如何辨别招聘信息和网络传销。
“一些招聘网站的平台是好的,但是信息的真伪性就不一定了。”叶飘零分析,如果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只留下一个手机号码而没有座机号码,那么可信度几乎为零,应聘时就需多加防范,因为正规的公司都有座机号码或者网址;如果有座机号码可以先致电咨询,验证是否是真实的座机电话,传销组织是不可能办座机号码的。如被网友或以前的同学邀请到某个陌生的城市去游玩或工作,尤其地点是传销重灾区时,一定要加强防范。可多叫几个朋友或者向家人说明情况,并实时把个人动向发给家人。
刘李兵也提醒,如果到了一地之后有人来接,但接到之后到处转或吃饭而不直接去公司或住处,直到等到天黑后再走,这时基本可以判断对方是传销组织,要立刻离开。
大学生万一陷入传销,叶飘零建议,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惊慌,因为传销组织骗人来的目的是要钱,发展下线,所以一般不要想着以极端的方式逃脱,而要和传销组织人员保持关系,假装认可或者参与。等到去银行取钱时再借机向路人、银行保安或交警、出租车司机等求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