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们的土楼经济学 尽管成为土楼媳妇已多年,但刘九英常年游离在土楼生活圈之外。回到土楼后,这个外来媳妇首先要适应土楼生活。“一开始很不适应,因为饮食习惯不同、语言不通,导致误会不断。”颇有语言天赋的刘九英,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学会了闽南话,用半个月时间掌握了客家话。几年下来,这个安徽女人学会了酿制土楼糯米酒,腌制土楼梅子,制作土楼笋干。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遗名录。一系列变化开始发生:从县城通往土楼的山梅旅游公路开建,打开了通往土楼的新路径;卫生环境得到整治,村庄开始改头换面;南靖土楼开始为人所知,远道而来的游客与日俱增……刘九英开始参与到土楼经济中。 2007年,刘九英就用几间裕昌楼空置的房间率先开起了土楼宾馆,供应客家菜和徽菜。对那段艰苦的创业经历,刘九英记忆犹新。每天凌晨12点起床,怀抱襁褓中的女儿,赶制第二天要出售的包子。“说实话,一开始,在这个偏远的地方做生意,我心里也犯怵。”没想到,一次媒体采访亮相后,她的饭店一炮而红,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刘九英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刘九英的影响下,不少土楼原住民跟着开起了饭店。眼看着竞争者越来越多,刘九英转变思路,做起了旅游纪念品生意。“500元起家,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销售四五千元。”不久后,刘九英再次遭遇模仿者。唯有继续求变。2010年,土楼公司对外招聘导游。刘九英考取了土楼旅游讲解证,成为一名专职导游。 土楼旅游开发,让越来越多像刘九英这样的外来媳妇回到土楼,分享经济红利。 2001年,18岁的湖北女孩李华萍到厦门一家工厂打工,其间结识了现在的丈夫。2007年,李华萍在丈夫老家书洋镇塔下村生下孩子后,便不再外出打工。她选择了就近就业,卖土特产、开农家乐、做导游。李华萍说,如果不是旅游开发给土楼带来巨变,她一定不会选择留守在村里。 “我刚来的时候,整个塔下村只有3辆小车,现在全村70%的家庭都买了汽车。”作为亲历者,李华萍对土楼的变迁感慨良多。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南靖土楼景区游客总接待量超过270万人次,门票收入约1.4亿元。 土楼媳妇们的心愿 发展中的土楼,也吸引来了不少大学生外来媳妇。她们因为爱情走进土楼,并参与到土楼开发建设中。 90后湖南岳阳人李翠,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来到厦门出差的她,邂逅了一段土楼爱情故事。第一次跟着男朋友来到土楼时,她便迷醉其中。“白天沿着云水谣古栈道漫步,晚上听溪水声,看夜景,尤其钟爱土楼笋干,就着它能连吃两大碗饭。”李翠还专门翻出了那部取景于云水谣的影片《云水谣》来看。影片中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让她感动不已。因此,她决定留在福建,住进土楼。 |
- 2016-12-19“千亿媳妇”徐子淇与夫结婚10年 再拍唯美婚纱照
- 2016-12-15住上新房找到工作娶了媳妇 贫困户林绿典的圆梦年
- 2016-12-05父母为婚后儿子媳妇买房,是赠与还是购买?
- 2016-11-20高头大马、八抬大轿娶媳妇 “90后”的中式传统婚礼
- 2016-11-15寨门“好媳妇”叶银娇:为爱无悔照顾瘫痪丈夫十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