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女性风采 > 正文
40年,难忘的十张面孔
www.fjsen.com 2018-03-08 16:05:35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屠呦呦

屠呦呦:不断求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978年6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一则消息,宣布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新药——“青蒿素”在我国研制成功。次日,《光明日报》又刊发长篇通讯对青蒿素的研制过程做了全面解读。那篇报道里,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提及主要担负这项研究工作的是一位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的助理研究员,她就是屠呦呦。

2015年,因为这项研究成果,85岁的屠呦呦,站在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评委让·安德森评价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评委会秘书长沃尔本·林达勒则评价屠呦呦无论从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作为获奖人,她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在屠呦呦默默无闻的那些年里,疟疾作为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仍在威胁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半人口,而她在中医典籍中得到灵感发现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时代给了屠呦呦改变世界的机会,她却未曾停止求索的脚步,已88岁的她至今还在一线忙碌。获得诺奖之后的这两年,屠呦呦团队正式发表了15篇科研论文,那个曾经只有3个人的团队也升级成为20多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2017年,屠呦呦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近,在屠呦呦与团队的深入研究中,已被发现40年的药物又有新发现:双氢青蒿素针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或许,这将又一次改变世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